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义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以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辨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凤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奸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①寤:通“悟”。②伎:通“技”。③羲、农:伏羲、神农,均为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与女娲并称三皇。④阴阳: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古代思想家以此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⑤鸱:鸱鸮(chīxiāo)即猫头鹰,古人视为恶鸟。⑥早刑晚舍:用刑宁早,纵舍宁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 郑重:频繁的意思。
B.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笔:动笔。
C.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佳快:优秀的意思。
D.不知诚己刑物刑物:惩罚他人。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论述“勤学”必要性的一组是(  )
①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②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③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④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⑤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⑥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⑦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⑧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⑦⑧ D.①②⑤⑥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即使无衣食之忧,也不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B.“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塞默低头,欠伸而已”等词句形象地描述出了腹无诗书者自受其辱的情状。
C.在作者看来,多读书、读好书不在于加强道德修养,而在于获得技艺,、才能,提高自己的谋生本领。
D.“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作者提倡既要博览群书,又要注意向身边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习,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2)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3)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选自《魏书》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B.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C.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D.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没有取字的权利。
B.沙门,是出家的佛教徒的总称,也指佛门。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C.“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即正史;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
D.《春秋公羊》是《春秋三传》之一,《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很难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河人崔玄伯赞叹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
B.翟黑子犯了受贿之罪,被世祖发觉,向高允请求应对之策,高允认为应该实话实说,这样一定可以免除治罪。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他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疏远。
D.高允为人明智、忠诚、富有远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高允援古论今,引用数据阐明危害,最后高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 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②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鸿门宴(节选)
司马迁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留侯张良善:友好 B.项伯乃夜之沛公军驰:投奔
C.毋诸侯内:通“纳”,接纳 D.君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臣壮也,犹不如人
B.臣韩王送沛公父母宗族,皆戮没
C.孰君少长失其所,不知
D.所以遣将守关者……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倶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A)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C)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D)烦执事。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③若舍郑以(E)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F)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G)亦去之。
将括号内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A() B() C() D() E() F() G()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于楚也(从属二主)越国以远(以……为边邑)
B.晋函陵(驻扎)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使者)朝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言,道)又欲其西封(扩张)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缒而出,见秦伯 B.济而夕设版焉
C.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乱易整,不武
③夜缒出,见秦伯④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A.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用亡郑以陪邻 B.若不阙秦,将取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D.且置土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C.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D.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 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注】
①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木兰诗》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句。②释菜:亦作“释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博士:古代官名
B.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遣客刺之阴:暗中
C.太子既长,不宜数面之折:折磨
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致仕:辞官回家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颖达勤奋聪颖,博学多才。八岁就从师学习,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B.孔颖达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虽然所治为古代典籍,但能借解释经义不失时机向皇帝及太子进谏。
C.孔颖达辛勤撰述,成绩卓著。因为著书的功劳,皇帝对他加官进爵,提拔为散骑常侍、封为子爵,并且赏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D.孔颖达著书虽丰,但不够谦虚坦荡。他与颜师古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