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伎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帧,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人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伎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选自明·张岱《西湖七月半》)
注:①优傒:歌舞演员及仆役。②頮hui,洗脸。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竹肉相发指竹子的内部组织 | B.名伎闲僧,浅斟低唱倒酒 |
C.弱管轻丝,竹肉相发弦乐器 | D.速舟子急放断桥催促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一一族拥而去 | B.以故二鼓以前怖以关门 |
C.向之浅斟低唱者出以五类看之 | D.亦不作意看月者匿影树下者亦出 |
下列选项中属于作者最为贬斥的一类人的一组是(3分)
A.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B.亦船亦声歌,名伎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C.不舟不车,不衫不帧,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人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D.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
D.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以旁观者的姿态,描绘了七月半赏月的三教九流,将看月之人分成五类。 |
B.第二段承接第一段,描写俗人们赏月后匆匆回家的场面,讥笑他们看月只是为了凑热闹、图虚名、附庸风雅而已。 |
C.末段写作者独自赏月,陶醉于明月之下的自然风光里,与第二段描写的俗人们的情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
D.这篇记叙文性散文的主旨不在于描绘西湖的山水,而在于描摹世态风情,寄托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 |
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3分)
韵 友 来 名 伎 至 杯 箸 安 竹 肉 发 月 色 苍 凉 东 方 将 白 客 方 散 去 吾辈 纵 舟 酣 睡 于 十 里 荷 花 之 中 香 气 拘 人 清 梦 甚 惬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h
①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3分)
②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额面。(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诸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①,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昭王七年,魏冉相秦。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②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四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③于华阳下,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夫三晋④之相与也,秦之深雠也。今破齐以肥赵,不利于秦。……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⑤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天下皆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选自《史记•穰侯列传》,有删改)
注:①季君之乱:指秦昭王二年(前305),公子壮与大臣、公子等谋反。季君,即公子壮,在争夺君位中为大臣及武王后等拥立,称号为“季君”。②向寿:时为秦将,亲韩。③芒卯:魏将。④三晋:指赵、韩、魏三国。⑤奸说:请求进说;奸,通“干”,求。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冉举白起举:举荐 |
B.今破齐以肥赵肥:壮大 |
C.以广其陶邑广:扩大 |
D.就封邑。就:靠近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穰侯魏冉功劳的一组是()
①破芒卯于华阳下②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虏魏将公孙喜
③穰侯不行,引兵而归④越三晋以攻齐
⑤秦东益地,弱诸侯⑥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
A.①②⑤ | B.①②④ |
C.③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即位之后任命魏冉为将军,保卫了咸阳,平定了季君的叛乱,全部诛灭了那些图谋不轨的昭王的兄弟们,因此,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 |
B.因为昭王年少,宣太后亲自治理国家,并且任命魏冉处理具体政务,魏冉举荐了白起,白起立下了一些显赫的战功。 |
C.秦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陶邑的封地,但却被魏国人范雎趁机诋毁,穰侯的丞相职位被免。 |
D.穰侯“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因而,他的垮台具有必然性,太史公立传既着眼于他的功绩,又有意揭示其“身折势夺而以忧死”的原因。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
(2)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共10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因人之力而敝之(4)失其所与,不知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②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泪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佐。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新唐书•卷二〇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异:与自己不同 |
B.帝欲官白官:使……做官 |
C.永王璘辟为府僚佐辟:征召 |
D.还寻阳,坐事下狱坐:因为 |
下面材料全能说明李白“狂放不羁”性情的一项是(3分)
①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②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
③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④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⑤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⑥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①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喜欢纵横之术以及击剑之技,崇尚侠义精神,轻财重施,好饮酒。 |
B.李白才华卓著,得到了贺知章的赞叹,并被举荐于唐玄宗,深受玄宗赏识,但仍不改狂放不羁的性情。 |
C.李白游并州时,曾见到郭子仪,郭子仪认为他是奇才,因此,郭子仪请求免去自己的官职来赎李白的罪。 |
D.安史之乱后,李白屡遭困顿,兵败后险被诛杀,又曾锒铛入狱;后来代宗要召他做左拾遗时,他已经去世。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5分)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5分)
阅读下面文言选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
初,贾岛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来东都,旋往京,居青龙寺。元和中,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
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后复乘闲策蹇访李凝幽居,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欲作“僧敲”,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傍观皆讶。时韩退之尹京兆,车骑方出。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马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驻久之,曰:“敲字佳。”遂并辔归,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自此名著。
时新及第,寓居法乾无可精舍。一日,宣宗微行至寺,闻钟楼上有吟声,遂登,于岛案上取卷览之,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之曰:“郎君鲜醴自足,何会此耶?”帝下楼去。继而觉之,大恐,伏阙待罪,上讶之。他日,乃授遂州长江主簿,后稍迁普州司仓。临死之日,家无一钱,惟病驴、古琴而已。当时谁不爱其才而惜其薄命!
岛貌清意雅,谈玄抱佛,所交悉尘外之人。况味萧条生计龃龉。自题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
(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贾岛》有删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结为布衣交,遂授以文法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
B.岛不识,因作色项公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C.所交悉尘外之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D.乃授遂州长江主簿樊於期乃前曰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岛沉醉于诗歌创作”的一组是()
①岛独按格入僻,以矫浮艳②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
③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④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⑤炼之未定,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⑥岛不识,因作色,攘臂睨而夺之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岛一开始因为科举连连失利,加上生活贫困,就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得到韩愈的赏识并结为布衣之交。还俗后,中了进土,但萧条的家境始终没有改变。 |
B.贾岛两次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队,但结果迥然不同。刘栖楚将贾岛关押一夜,而韩愈爱才惜才,非但不加责怪,还与他交好,共论作诗之法。 |
C.宣宗微服出行到法乾寺时,受到了贾岛的轻蔑。当时贾岛没有认出是宣 宗,宣宗也不知道楼上的人是贾岛。贾岛因对方衣着光鲜是富贵之人,就 报以轻蔑态度。 |
D.贾岛以苦吟著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正是苦吟的表现。每到 |
除夕之夜,他都要取出一年所作,焚香再拜,酹酒祝之,痛饮长歌,表现出
他对诗歌创作的痴心。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冥搜之际,前有王公贵人皆不觉。
(2)知余素心者,惟终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
(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每小题2分)
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父葬水洛城,因徙焉。少沉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未冠,以良家于隶泾原军。政和中,夏人犯边,以功补进义副尉,稍擢队将。从讨方腊,破之;及击河北群盗,累功权泾原第十将。靖康初,夏人攻怀德军,玠以百余骑追击,斩首百四十级,擢第二副将。
绍兴元年,金将没立自凤翔,别将乌鲁折合自玠、成出散关,约日会和尚原。乌鲁折合先期至,阵北山索战,玠命诸将坚阵待之,更战迭休。没立方攻箭菩关,玠复遣将击退之,两军终不得合。
始,金人之入也,玠与磷以散卒数千驻原上,朝间隔绝,人无固志。有谋劫外兄弟北去者,玠知之,召诸将歃血盟,勉以忠义。将士皆感泣,愿为用。张浚录其功,承制拜明州观察使。居母丧,起复,兼陕西诸路都统制。
全人自起海角,狃常胜,及与玠战辄北,愦甚,谋必取玠。娄宿死,兀术会诸道兵十余万,造浮梁跨渭,自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夹涧与官军拒。十月,攻和尚原。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度其困且走,设伏于神坌以待。金兵至,伏发,众大乱。纵兵夜击,大败之。兀术中流矢,仅以身免。
玠与敌对垒且十年,常苦远饷劳民,屡汰冗员,节浮费,益治屯田,岁收至十万斛。又调戍兵,命梁、洋守将治褒城废堰,民知灌溉可恃,愿归业者数万家。九年,金人请和。帝以玠功高,授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迁四川宣抚使,陕西玠、成等州皆听节制。遣内侍奉亲札以赐,至,则玠病已甚,扶掖听命。帝闻而忧之,命守臣就蜀求善医,且饬国工驰视,未至,玠卒于仙人关,年四十七。赠少师,赐钱三十万。
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故能保必胜。御下严而有恩,虚心询受,虽身为大将,卒伍至下者得以情达,故士乐为之死。选用将佐,视劳能为高下先后,不以亲故、权贵挠之。
(选自《宋史·吴蚧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功补进义副尉,稍擢队将擢:提拔
D、度其困且走度:估计
C、民知灌溉可恃恃:依靠,依赖
D、且饬国工驰视饬:整顿,整治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未至,玠卒于仙人关/乃设九宾礼于庭 | B.张浚录其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C.帝闻而忧之/蟹六跪而二螯 | D.设伏于神坌以待/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下列句子中,表现吴玠“抗金”的一组是( )
①玠以百余骑追击,斩首百四十级②将士皆感泣,愿为用③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④玠复遣将击退之,两军终不得合⑤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⑥用兵本孙、吴,务远略,不求小近利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③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玠年少时沉静有志节,善于骑射,读书能通晓大义。未成年时,凭良家子弟的身份隶属泾原军。 |
B.宋绍兴元年,金将没立和乌鲁折合准备会师和尚原,吴玠命令诸将领坚守营垒,拒不出战。并击退了没立部,使会师计划失败。 |
C.吴玠在任期间,征调戍兵,修复水堰,百姓才知道依靠灌溉生活可以富足,愿意以此为业的达到数万家。 |
D.皇帝赵构因吴玠功劳极大,给他很高的礼遇。听到吴玠病重的消息,皇上赵构非常担忧,并且命令太医赶快去给他看病。 |
(1)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