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清两朝是如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简要评价其措施。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读到新版《黄宗羲全集》时感言:“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而天下之大事莫过于‘万民之忧乐’了。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结合黄宗羲的主要思想谈谈你对这一感言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二: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程颐说:“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何相同处?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只要各答出两条即可) 对此,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 李绅《悯农二首》
请回答:
(1)试描述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
(2)试分析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3)试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将中国政府与前俄帝国政府所订之一切公约、条约、协定、议定书及合同等项概行废止,另本平等、相互、公平之原则……重定条约、协约、协定等项。
第十条 苏联政府允予抛弃……一切租界等等之特权及特许。
第十二条 苏联政府允诺取消治外法权及领事裁判权。
——《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24年5月31日北京
材料二(一)废除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关闭在华美国法院及领事法庭……(二)废除《辛丑条约》,终止其给美国的特权。美国愿……将北平使馆租界……移交于中华民国政府。(三)美国同意终止在上海、厦门租界特权……
——《中美平等新约》1943年1月11日华盛顿
材料三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  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四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 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 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七、上海合作组织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 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 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吸收认同该组织框架内合作宗旨和任务、本宣言第六条阐述的原则及其他各项条款, 其加入能促进实现这一合作的国家为该组织新成员。
——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与苏联和美国建交的分别是中国的哪个政府(须写明当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联和美国在华特权先后被取消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中俄“合作”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的中苏“结盟”有什么不同?中国在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4)依据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各国制定的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出发点分别是什么?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政治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各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此前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
材料三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处处注重权力均衡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社会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