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问题:
材料一 16~l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
1520 |
1600 |
1670 |
1700 |
1750 |
1801 |
1851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5.25 |
8.25 |
13.5 |
17.O |
21.O |
27.5 |
51.O |
——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二 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材料三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致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l 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四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有一种杌鼻句(wo hou)不安(注:心情焦灼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一一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4分)
(2)据材料三、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4分)
(3)对照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特点。近代中英两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当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有何启示?(4分)
材料一西方跨国公司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自己设计的国际分工
体系。西方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重点一直是原料生产部门,通过这种投资控制发
展中国家的原料和自然资源:近一二十年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部门的投资有较快
的增加,但是投资大多是在本国生产成本较高,技术已不十分先进的产品或零部件,他们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来加工或装配工业品……把国内劳动密集型、耗材、耗能和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在本国集中力量发展高精尖的新兴工业。
——黄素安等《重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二发达国家贷款的高利率,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不平等的国
际贸易使发展中国家受到巨大损失。……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价格相对于发达国家
制成品的价格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仅1980一1993年之间,发展中国家初级商品(不包括
原油)的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超过了45%。
——张顺洪等《英美新殖民主义》
材料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 ![]() 国家类型 |
1970年 |
1992年 |
32个发展中国家 |
108美元 |
297美元 |
21个发达国家 |
3129美元 |
22185美元 |
请回答:(1)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析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造成材料三这种状况的原因
(3)面对经济全球化,你觉得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
材料一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
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
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
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
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动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
推动作用。
一一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
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三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
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解决,发
展问题更加严重。
一一《邓小平文选》第3卷
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东欧剧变的原因,并指出这—变化的本质。
(2)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分别如何进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
(3)上述材料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指出变化的原因及当前这种国际形势的突
出特点?
(4)从苏东剧变和多极化格局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和安全”,为此“各蹄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
(4)概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世界经合组织在1996年度报告中称:在29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50%是通过知识经济实现的。这说明①知识经济已给一些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实惠②知识经济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福音③依靠科技可以缩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④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第—生产力 (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如一些美国史学家指出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出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隐藏”-------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他的多少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却归于无效。当苏联果真否决了安理会的一项行动之后,美国往往可以利用联合国大会这种可供选择的机构迫其就范。
引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二:早20世纪6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引自R-林克《199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胡锦涛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发表演讲《人民日报》(2001年11月6日)
材料四: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是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使应该中旬的原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事物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和差别是正常的,也可以是必然的。我们主张,世界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演讲
二00二年十月二十四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美国对联合国具有重要影响力。为什么美国能够拥有这种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根据材料二,反映美国对联合国的影响力明显减弱了。原因是什么?这种状况的后果如何?
根据材料3和材料4,中国对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提出了什么重要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