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问题有人总结为三次浪潮:第一波浪潮发生在16世纪,这次推进了欧洲、美洲、东亚等地区的贸易……第二次浪潮出现在1815——1913年间,国际贸易再次大幅度扩张,金融资本和劳动力加速流动,“新技术”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时期,并持续至今。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是中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重要战略抉择,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此迈向新纪元,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高瞻远瞩、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的积极姿态,并将对新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广泛和深远影响。
——摘自香港《大公报》《中国入世影响深远》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已经席卷世界,各种生产要素都在通过市场的手段实现配置,各个国家也通过市场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与资源。自由贸易机制广泛建立,中国也融入其中,在世界各国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也已经通过和平、合法的方式走向全世界,在改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造福了世界人民。
——《复兴之路》根据材料一,列举史实判断分析全球化过程中是否出现过停滞、倒退现象?与前两次浪潮进程相比,冷战后时期的经济全球化有何突出特点?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目的。(2分)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政府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3分)
2005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八十周年。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巨变有着巨大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本题9分)
(1)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前,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请说明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2)孙中山晚年最伟大的业绩是什么?这一业绩有什么重大意义?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题9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9世纪晚期,工人运动经历了高涨——消沉——再高涨的过程。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
(2)第一国际是怎样推动各国工人参加民主运动的?
材料一:
第5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12条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全属于皇帝。
第15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首相。
第16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17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63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材料二: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附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判断上述材料分别出自什么文献?
(2)由上述材料,判断两国宪法规定的国家的政体类型。并比较两国议会和国家元首权利的异同。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先生,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荣氏家族基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材料三:解放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家人将申新三厂迁往台湾的主张,并协同工人一道制止搬迁行动。荣氏家族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解放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何影响?
(4)根据材料三,指出到1956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促成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