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秦士录
宋濂
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即不能答,当血是刃。”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不敢再有问。弼被发跳叫曰:“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不为通,弼连击踣数人,王令隶人捽入。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中国等。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为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王曰:“尔自号壮士,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王曰:“姑试之。”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暨弼至,众槊进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连斫马首堕地。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史官曰: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玄鸟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本文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 贱:鄙视 |
B.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 速:邀请 |
C.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 负:享有 |
D.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游:交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 ②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 |
B.①此何可哉!君等休矣 ②命也,亦时也。尚何言 |
C.①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中国等 ②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 |
D.①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
②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弼,秦地人,身材高大,力气极大,而且嗜好喝酒,常常借酒使性,羞辱旁人,因此大家看见他就都远远地躲避开。 |
B.邓弼强拉两位儒生到娼楼喝酒,并与他俩比试学问。邓弼博通经传,让两儒生非常羞愧,自此他俩再也不敢拿书吟诵。 |
C.邓弼带着文稿,强闯德王府,建议德王要居安思危,礼贤下士,并指出,若能这样做,就能安抚边夷,天下皆为王土。 |
D.德王向朝廷举荐邓弼,但丞相与德王不和,便从中作梗阻止。邓弼因此悲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于是遁迹山林。 |
文言文阅读
曾子①耘瓜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②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日:“参来,勿内。”曾皙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③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④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曾皙: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弟子。
③瞍: 瞎子。④殪:杀。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向:向着,朝向。 |
B.参来,勿内内:通“纳”,使进入。 |
C.援琴而歌歌:唱歌。 |
D.委身以待暴怒委身:放弃身体 |
与“欣然而起”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两项是
A.徐而察之 | B.垂拱而治 | C.索而杀之 | D.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
E.太后盛气而揖之 F.父老迎而劳之与“知其体康也”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B.吾其还也 |
C.于乱石间则其一二扣之 |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E.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F.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下列叙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曾参由于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但他毫无怨言,援琴而歌,希望父亲听见歌声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 |
B.本文主要记叙曾参误伤瓜根而遭到父亲毒打的故事,说明作为父亲不应该对儿子下毒手。 |
C.本文引用孔子的故事,意在谴责曾参作为儿子,不应该陷父亲于不义,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 |
D.孔子所认为的孝是作为儿子在父亲暴怒之下危及生命时,要赶快逃开,以免陷父亲于不义。 |
课内基础下列划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
下边一句中划线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A.危险颠簸 辅助 | B.不稳定跌倒辅助 |
C.不稳定颠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 D.危险跌倒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
下面的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 |
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 |
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
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王道之成”的道理的一项是()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④材木不可胜用
⑤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A.①③⑥ | B.②④⑥ | C.②③⑤ | D.①②⑥ |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B.不能容于远近 |
C.求人可使报秦者 |
D.夫晋,何厌之有 |
翻译:10分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洛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扬州刺史。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居部二岁,征为谏大夫,复为河南太守。
(《汉书·魏相丙吉传》)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收捕,案致其罪案:核实 |
B.恐久获罪,乃自免去恐:惊恐 |
C.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非:责怪 |
D.相心善其言善:认为是好的,对的。 |
下列各项表现魏相为官处理政事细心、严厉的是( )
①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②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
③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
④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
⑤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②④ | D.②④⑤ |
以下各项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相年青时研习《易经》,有才学,在郡中担任小吏,被举荐为贤良;后担任茂陵县令,治政严明,社会一片安定 |
B.在魏相第一次担任河南太守期间,丞相车千秋去世,其儿子正担任武库县令,因魏相要给他治罪而擅自离职跑了。 |
C.有人诬告河南太守魏相残杀无辜,当地许多吏卒百姓为之伸冤;而大将军霍光却因武库令事,给魏相治罪下狱。 |
D.魏相再次担任茂陵令时,有贬谪之意,情绪低落;好友丙吉劝导他谨慎行事,终会得到朝廷的重用。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孙膑生阿、鄄之间,孙武之后世子孙也。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②白:刮去树破使白木露出。③筹策:谋划。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去:离开 |
B.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蚤:通“早” |
C.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烛:照亮 |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期:希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素悍勇而轻齐 | B.遂成竖子之名 劳苦而功高如此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 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
其孰能讥之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太史公曰”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智慧和胆识过人,却难以避免自己的不幸。 |
B.指出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非议,只有其处事原则和方法可以肯定。 |
C.借用俗语,阐述“能行”和“能言”的关系,对孙膑的遭遇寄予深切同情。 |
D.启示后人,才智过人者固然可取,但学会保护自己有时更加重要。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3)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史记·乐毅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报:报复 |
B.乃去赵适魏适:到……去 |
C.于是屈身下士下:降职 |
D.皆为郡县以属燕属:归属,从属。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西摧三晋于观津 |
B.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使乐毅为上将军 |
C.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先礼郭隗以招贤者 |
D.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齐之田单闻之 |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乐毅有军事谋略和才能的一组是()
①赵人举之
②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③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④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⑤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
⑥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A.①③⑤ | B.③④⑥ | C.①②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多方争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高自大,百姓不能忍受。 |
B.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派他攻打齐国。 |
C.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故意不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臣服投降。 |
D.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问计,结果惠王剥夺了乐毅的军权。 |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乐 毅 者 其 先 祖 曰 乐 羊 乐 羊 为 魏 文 侯 将 伐 取 中 山 魏 文 侯 封 乐 羊 以 灵 寿 乐 羊 死 葬 于 灵 寿 其 后 子 孙 因 家 焉 中 山 复 国 至 赵 武 灵 王 时 复 灭 中 山 而 乐 氏 后 有 乐 毅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
②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