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期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曾经出现三次出国留学的热潮,试分析促成这几次热潮的背景、主要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2008奥运圣火传递中,一些西方国家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针对这种情况,博客上有这样的文章:
A:当我们关上大门时,你们靠走私毒品来“打开市场”。
当我们想拒绝毒品时,你们就用武力强行推销。
当我们碎裂成几片时,你们的军队闯进来要求公平分赃。
等我们也信奉自由贸易时,你们却责骂我们夺走了你们的工作……
B:当我们建设我们的工业时,你们称我们是污染者。
你们一边享用我们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一边责备我们助长了温室效应……
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A部分所指的历史事件。并指出“温室效应”形成的历史因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进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
(3)从苏东剧变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中,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出口物历年海关报告表
1871-1873年 |
1891-1893年 |
|
茶叶 |
1022159公担 |
1055064公担 |
蚕丝 |
37529公担 |
59946公担 |
大豆 |
57506公担 |
760522公担 |
棉花 |
8486公担 |
290417公担 |
----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
----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 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材料四: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人,从占人口的5.1%上升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 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五: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五十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1.3万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万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至1919年“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最富有的五分之一人口与最穷的五分之一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7年的74﹕1。在经济全球化中蛋糕是做大了,但是绝大部分被发达国家拿走了。
---- 摘自《干部群众关心国家的25个理论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在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百分之九十,世界生产的百分之四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西方国家的政府特别是迅速发展的跨国公司,成了西方垄断资本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主要工具。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仅从投资.对外债务和对外贸易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量就在240亿美元左右。及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每年榨取的垄断利润至少为2500亿至3000亿美元,几乎等于全部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左右。正是这一源源不断增加的海外利润,支撑了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保持了这些国家近几十年的社会稳定。
----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饥饿的女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照片摄于1993年的非洲。照片中,一个饥饿的女孩奄奄一息,身后站立着凶猛的秃鹰,等待下一秒钟即可享用的猎物。根据照片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一位外国人在中国的见闻如下:道光皇帝驾崩不久,我们正好离开北京外游,一天,我们在一家客栈喝茶时,碰到有几个中国公民在座,于是试图引起一点政治讨论。我们谈到皇帝驾崩这件必会令所有人感兴趣的大事,对于当时还未公布谁是皇帝的继承人,我们表示忧虑……我们提出各种假设,希望刺激在场的良好公民发表他们的看法。可是他们似乎充耳不闻……当这种冷漠的态度确实开始惹恼我们时,在这群高尚的中国人当中,有一个从他的坐椅走过来,嘲讽地说“官员领受朝廷俸禄,自当处理国家大事。那就让他们食君之禄吧,事不关己,己不劳心!若涉足政治无利可图,我们岂不成了大傻瓜?”其余的人喊道:“言之有理!……”
材料二:开放带来了文化的传播。1906年,450部英文原版《大英百科全书》首次大规模在中国发行,每部数百两银,极为昂贵,但销路极好,购买者“均系各衙门.各官员.各学堂并各银行.各洋行司事。”尽管如此,尚不能与日本相比,同年,《大英百科全书》共在日本销去5500本。
材料三: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大。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了近五十年----实则是三十年-----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是将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第二是将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
---- 1922年梁启超为《申报》五十年周报写的一段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这位外国人认为当时的中国人对政治持什么态度?请从材料中找出证据加以说明。
(2)这位外国人关于对当时中国人的政治态度的认识是否准确?请简单陈述理由
(3)请简要评述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4)材料三中梁启超对中国的政治发展持什么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
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部宪法?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材料五与材料三、四相比有何变化?综合材料三、四、五,谈谈你对党章修改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