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祭十二郎文(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妆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
  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妆。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妆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日:“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竞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致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 | 
| 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 | 
| 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 
| 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 B.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 C.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 
| D.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 | 
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 
|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 
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 
|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 
|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 
|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2)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3)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质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宾客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寿:孙寿,梁冀的妻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裁能书计裁: 通“才”,仅仅 | 
| B.商以让冀让:退让 | 
| C.融自刺不殊殊:死 | 
| D.讽洛阳令收考授讽:暗示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是
 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②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③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
 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
 ⑤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⑥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冀阴险狠毒,残暴放纵。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余人。 | 
| B.梁冀阴险狡诈,工于心计。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 | 
| C.梁冀居功自傲,骄矜跋扈。桓帝因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而欲礼遇梁冀,可梁冀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 
| D.梁冀贪婪成性,富甲天下。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库,因此减免了百姓一半的租税。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
 (2)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
简答题:
 阅读下面文字,分析子贡是如何捍卫孔子的。 
 叔孙武叔诋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下列语句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明不与齐也与:亲附 | 
| B.鲁卒以为将卒: 士兵 | 
| C.鲁君疑之,谢吴起谢:劝戒 | 
| D.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过:指责 |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臣之壮也,犹不如 | 
| B.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人夜缒而出 | 
| C.文侯以吴起善用兵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 D.乃以为西河守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 
|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 
|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 
|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 
文言翻译
 (1)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2)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3)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将马服君赵奢①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主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注释】①马服君赵奢:赵奢,战国时赵国的大将。马服君是赵奢的封号。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
 (1)父时为将(2)愿王勿遣(3)始妾事其父
 (4)身所奉饭者以十数(5)故卒不加诛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2)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 。”(《论语· 公冶长》)
 (3)孟子曰:“爱人不亲,反②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 离娄上》)
 【注】①是用:因此。希:同“稀”,少。②反:反问。
 请简要分析儒家“反求诸己”的修养观。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体会。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