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认识正确的是( )
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
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 |
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 |
D.合则两利、分则不利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圈地运动的开展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启蒙思想家在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以理性的眼光为未来社会勾画了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提出了很多社会学说,其中,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被真正实践的学说有
①三权分立学说②君主立宪学说③自由平等学说④人民主权学说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成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 B.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殖民扩张 |
C.工业革命开始进行 |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 B.雕版印刷技术的推广 |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 D.文化市场的迅速扩大 |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折射出出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达 | B.对外交流的繁荣 |
C.西域都护的设置 | D.泉州口岸的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