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
日本银行的《经济统计月报》显示,在1984年到1989年间,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年平均增长率为19.9,远远超出了同一时期贷款年平均增长率的9.2%;同时对房地产融资余额也从1984年的17万亿日元增加到1989年的43万亿日元。
在1985年到1989年间,日本企业的资金需求为61.7万亿日元,而同期却筹措了233.1万亿日元,其中有171.4万亿日元用于非生产性支出。也就是说日本企业筹措到了实际生产需求的近4倍资金,其中有近75%被用于股票或土地投资等。
随着日本出口迅猛增长,日美经济摩擦加剧,1985年9月共同签署了“广场协议”,日本承诺日元升值和改变经济结构。由于日元持续升值,成本增加,出口锐减,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
当时,“股价神话”和“土地神话”——什么都可以跌,只有股价和地价不会跌——被投资者普遍认为是真理。
日经平均指数从1985年年底的13000点暴涨到1989年12月29日的历史最高点38915点,随后快速下滑,到1992年8月中旬,股指已降至14309点,接近泡沫开始时的13000点。与此同时,地价进入了痛苦的缓慢下跌通道。金融、土地投机泡沫崩溃,日本进入了长达十余年的萧条期:日经平均指数降至8000点;地价跌为最高值的20%左右;在1992年到2001年期间,各银行的不良债权损失总额高达90万亿日元,约占泡沫期贷款增量的80%。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今天的中国面临着与当年日本极为相似的局面。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吸取那些教训,从而避免重蹈覆辙?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为我国某年高考的英语题目,该英语卷的考试时间是()

A.1950年 B.1970年 C.1977年 D.2001年

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生产资料进口逐渐超过消费资料
B.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进口贸易
C.中国已经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D.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

1066 年威廉一世入主英国之后,遵守对罗马教皇的承诺,将教会法院从传统的民事法院中分离出来,并发布敕令“凡触犯教会法之被告,应到主教所在地而为答辩,并应依教会法,而不得依世俗法院之惯例”。教会法院除管辖宗教事务外,还拥有对婚姻、遗嘱、继承等事务的管辖权。这段史实可以论证()

A.英国法制历史上深受罗马法影响
B.威廉一世采用罗马法统治英国
C.罗马法影响了英国的《权利法案》
D.罗马法通过法学家影响英国法律

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认为,巴黎公社这个政治形式,既具有“帝国的对立物”(在初期阶段)即民主共和国的性质,又具有工人政府(资产阶级代表退出公社以后)即社会共和国的性质,具有的“帝国的对立物”和工人政府的两重性。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

A.具有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性质
B.追求民主共和,实现社会公正
C.推翻君主统治,完善民主政治
D.政治体制实行了“议行合一”

“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物。”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原本取名《拿破仑》,拿破仑第一帝国成立后“为歌颂对一位伟人的纪念”而改用现名。这反映出贝多芬的政治诉求是()

A.崇尚权威,歌颂英雄 B.崇尚民主,反对专制
C.反对盲从,提倡人性 D.抵制战争,追求和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