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廉吏卢钧传
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其年冬,代李从易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南海有蛮舶之利,珍货辐辏。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钧性仁恕,为政廉洁,请监军领市舶使,已一不干预。自贞元以来,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因而物故,子孙贫悴,虽遇赦不能自还。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①;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孤儿稚女,为之婚嫁,凡数百家。由是山越之俗,服其德义,令不严而人化。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先是,土人与蛮獠杂居,婚娶相通,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由是徼外肃清,而不相犯。
(会昌)四年,诛刘稹,以钧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是冬,诏钧出潞军五千戍代北,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潞卒素骄,因与家人诀别,乘醉倒戈攻城门。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诏钧入朝,拜户部侍郎、判度支,迁户部尚书。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后辈子弟,多至台司。至是急征,谓当辅弼,虽居端揆②,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十一年九月,以钧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入为太子太师,卒。 (节选自《旧唐书·卢钧列传》)
注:①槥椟:小棺材。 ②端揆:尚书省长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请监军领市舶使领:兼任 | B.因而物故故:死亡 |
C.潞卒素骄骄:骄傲 | D.谓当辅弼谓:以为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旧帅作法兴利以致富 | B.己一不干预 |
C.衣冠得罪流放岭表者 | D.钧践历中外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家疾病死丧,则为之医药殡殓 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 |
B.凡为南海者,靡不捆载而还 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 |
C.令不严而人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因与家人诀别,剩醉倒戈攻城门 |
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卢钧“仁恕廉洁”的一组是 ( )
①请监军领市舶使,己一不干预 ②凡在封境者,钧减俸钱为营槥椟
③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
④钧升城门饯送,其家设幄观之 ⑤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⑥常移病不视事,与亲旧游城南别墅,或累日一归
A.①③④⑤ | B.①②④⑥ | C.②③⑤⑥ | D.①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卢钧虽然身为岭南手握重权的一方官吏,但不以权谋私,这与许多前任利用职务之便,想方设法中饱私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B.卢钧治岭南,既重德治——身教重于言教,又重法治——订立法度,将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分而治之,化解了那里的民族矛盾。 |
C.卢钧在潞州处理军士哗变时异常冷静:一方面指挥守城部队控制事态发展,避免造成重大损失;一方面对骚乱士卒安抚慰问,终于及时平息了哗变。 |
D.卢钧在创建了许多功绩以后,自认为应该担任宰相,但未能如愿,就常常称病不管事,与亲朋旧友外出游玩,有时几天才回城一遍。 |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年将代,华蛮数千人诣阙请立生祠,铭功颂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监军以州兵拒之,至晚抚劳方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钧践历中外,事功益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欲()成大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太傅幸而图之图:考虑,计议 |
B.乃造焉造:到……去,拜访 |
C.明不言也明:明白,知道 |
D.太子再拜而跪再:两次 |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丹所请田先生无言(),欲()成大事()谋
A.者以之 | B.也因而 |
C.矣为者 | D.也与则 |
用“/”线给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
B.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
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尽心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
D.太子丹听到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的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呀。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⑵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⑶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鹅笼①夫人传
周 容
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得鹅笼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筐篚亘里许。媒簪花曳彩,默部署,次第充庭戺②。锦绣、縠、珠钏,金碧光照屋梁。门外雕鞍骏骑,起骄嘶声。宗戚压肩视,或且曰:“乃姊家何似矣?”媪婢共围其妹,欢笑吃吃。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一日,母出妹所聘币,裁为妹服,忽愠曰:“尔姊勿复望此也!身属布矣!”夫人闻之,即屏去丝帛,内外惟布。再数年,鹅笼益落魄。夫人妹已结鸳鸯枕,大鼓吹,簇凤舆出阁去。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壬子秋,鹅笼岁二十四,举于乡。夫人母谓已出意外,即鹅笼亦急告娶。夫人谓母曰:“总迟矣。”于是鹅笼愧而赴京。中两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夫人仍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已而鹅笼奉特恩赐归,以命服娶。抚、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驿庭候,鹅笼亲迎。自毗陵抵鹅笼家,绛纱并两岸数十里,县令角带③出郊,伏道左。女子显荣,闻见未之有也!
十年为相,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壬申,夫人卒于京邸,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敕有司营葬。绋引④日,公卿勋贵,奠幄鳞次,东郊如云。水陆南经二十余里,几筵相接。卒时语鹅笼曰:“地高坠重,公可休矣!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阅岁,鹅笼予告回里。久之,复夤缘再相,纵淫恣乱政,赐死。
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呜呼!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原文有删改)
注:①鹅笼:据《续齐谐记》载,宜兴人许彦遇一书生脚痛,书生要求坐进许彦的鹅笼里。许彦让书生入笼,负之不觉重。周延儒,字玉绳,江苏宜兴人,崇祯时先后两次任首辅,后被削职安置正阳门外古庙,被赐自尽。这里鹅笼喻宜兴书生,借指周延儒。②戺(shì):台阶两旁所砌的斜石。③角带:发饰为角,衣饰为带,此指盛装。④绋引:牵引灵车的绳索,此指灵柩起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鹅笼文,即婿之婿:女婿 |
B.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遽:立刻 |
C.敕有司营葬敕:命令 |
D.复夤缘再相夤缘:攀附权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恃其文为家也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B.闻见未之有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C.夫人卒于京邸以勇气闻于诸侯 |
D.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古之学者必有师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鹅笼本是穷书生,后来在乡试中中了举人,又在会试、殿试中考取了第一名,名闻天下。鹅笼为官最初十年少有过失,但夫人死后没有了夫人的规劝,因纵欲专权而被皇帝赐死。 |
B.文章中,“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多处出现,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既对全文的素材起了连接作用,又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
C.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鹅笼夫人不慕荣华富贵和其妹贪慕荣华富贵的对比, 热闹非凡的场面和鹅笼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的对比等。 |
D.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揭示了自 我放纵、淫逸必败的道理,这对后人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
用“/”给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
B.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
C.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
D.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
(2)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
(3)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自汉以来道术不出于孔氏而乱天下者多矣晋以老庄亡梁以佛亡莫或正之五百余年而后得韩愈,学者以愈配孟子,盖庶几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①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②,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及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徙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刘大櫆《游三游洞记》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者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繇③,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嵌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白居易《三游洞序》
【注】①无微之:元稹,微之是他的字。②知退:白行简的字。③“津”,渡口。“繇”,通“由”。津繇,水航经由的渡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循仄径曲以上。仄:狭窄 |
B.扣之,其声如钟扣:敲击 |
C.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适:到,往 |
D.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备:详尽 |
下列各项中不能分别表现“道路难行”和“洞内景观奇特”的一组是()
A.出则豁然平旷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 |
B.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其地石杂以土 |
C.有大石覆压当道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 |
D.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中一石,乳而下垂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大櫆一行从夷陵州府出发,先走陆路,再走水路,然后登山,经过一番波折才一睹处于荒远之地的三游洞真面目。 |
B.前文在描写三游洞景观时,作者描写了洞内各种声音带来的听觉感觉,有“如钟”“如磬”的悦耳之声,有“与二三子浩歌其间”的轰然之声,又有从地底发出的“泠然”水声,将三游洞衬托得深邃幽静。 |
C.由于白居易的序和他们的诗题为“三游洞”,这个洞便以此为名。后来,欧阳修和黄庭坚曾一起游历三游洞,并且都留下了与三游洞有关的诗文,所以当地又将白、元三人称为“前三游”,欧阳等三人称为“后三游”。 |
D.两段文字都通过抒写对僻陋处的山川胜景无人欣赏的感慨,委婉地表达出作者对自己和一切怀才不遇者的深深叹惋。 |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2)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
(3)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离魂记
陈玄祐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
后有宾僚之选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胡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既至,宙独身先至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潜有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尝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而说极备悉,故记之。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寤寐:醒着睡着,时时 |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跣足:光脚 |
C.吾曩日不能相负曩日:往后 |
D.见在舟中见:现今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倩娘对王宙情深意重的一组是()
①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②女闻而郁抑③止之不可,遂厚遣之④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⑤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⑥喜而起,饰妆更衣
A.①③④ | B.②④⑤ | C.①⑤⑥ | D.②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A.倩娘和王宙长大以后,暗中相恋。张镒却言而无信,应允了他人提亲。 |
B.王宙因为意中人倩娘被张镒另许他人,心生不满,借故远走长安。临行前与倩娘密约私奔。 |
C.当舟中倩娘与闺中倩娘合为一体,衣裳也重合,始知当初追随王宙而去的乃是倩女离魂。 |
D.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幻,情节曲折,倩娘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 |
翻译
(1)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胡颜独存也?
(3)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用“/”为下列文言文断句。(3分,断句不超过6处)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