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辽东公翟黑子有宠于太武,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觉。黑子谋于著作郎高允曰:“主上问我,当以实告,为当讳之?”允曰:“公帷幄宠臣,有罪首实,庶或见原,不可重为欺罔也。”中书侍郎崔鉴、公孙质曰:“若首实,罪不可测,不如姑诛之。”黑子怨允曰:“君奈何诱人就死地。”入见帝,不以实对,帝怒杀之。帝使允授太子经,及崔浩以史事就收,太子谓允曰:“入见至尊,吾自导卿,脱至尊有问,但依吾语。”太子见帝,言高允小心慎密,且微贱;制由崔浩,请赦其死。帝召允问曰:“《国书》皆浩所为乎?”对曰:“臣与浩共为之。然浩所领事,多总裁而已,至于著述,臣多于浩。”帝怒曰:“允罪甚于浩,何以得生。”太子惧曰:“天威严重,允小臣,逮乱失次耳。臣向问,皆云浩所为。”帝问允:“信如东宫所言乎?”对曰:“臣罪当灭族,不敢虚妄。殿下以臣待讲日久,哀臣欲丐其生耳。实不问臣,臣亦无此言,不敢迷乱。”帝顾谓太子曰:“直哉,此人情所难而允能为之,临死不易辞,信也;为臣不欺君,贞也。宜特除其罪以旌之。”遂赦之。他日,太子让允曰:“吾欲为卿脱死则卿不从,何也?”允曰:“臣与崔浩实同史事,死生荣辱,义无独殊,诚荷殿下再造之慈,违心苟免,非臣所愿也。”太子动容称叹。允退,谓人曰:“我不奉东宫指导者,恐负翟黑子故也。” (选自《北史·高允传》)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重为欺罔也重:加重 |
| B.脱至尊有问,但依吾语脱:倘若,如果 |
| C.临死不易辞易:交换 |
| D.他日,太子让允曰让:询问 |
下列各句中,宾语前置情况不相同的一句是
| A.时人莫之许也 | B.古之人不余欺也 |
| C.彼不我恩也 | D.何以得生 |
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高允诚实的一组是
①有罪首实,庶或见原,不可重为欺罔也。
②臣与浩共为之。然浩所领事,多总裁而已,至于著述,臣多于浩。
③实不问臣,臣亦无此言,不敢迷乱。
④高允小心慎密,且微贱。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对文章分析和概括的语句,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A.翟黑子不听高允“有罪首实……不可重为欺罔”的劝告,结果招来杀身之祸。 |
| B.崔浩主管修史的事情,不肯听取高允的建议,结果被逮捕入狱。 |
| C.高允没有听从太子的吩咐,据实回答皇上的问话,不但没有获罪,反而受到表彰。 |
| D.高允不愿说违心话,是他为人诚实的表现,也是他从翟黑子被杀总结出的教训。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帷幄宠臣,有罪首实,庶或见原,不可重为欺罔也。
译文:
(2)然浩所领事,多总裁而已,至于著述,臣多于浩。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其责己也重以周周:周密,此为全面。 |
| B.就其如舜者就:趋向,靠近。 |
| C.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善:擅长。 |
| D.一善易修也修:此为做到 |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的字用法相同的是()
| A.其责己也重以周早夜以思 |
| B.后世无及焉听其所止而休焉 |
| C.其于人也,乃曰项王乃大惊曰 |
| D.而我乃不能是而以圣人望于人 |
以下各组中,都能表明古代君子严格要求的一组是()
①其责己也重以周 ②其待己也廉
③去其不如舜者 ④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⑤未少有得而止矣 ⑥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①④⑥ | D.②⑤⑥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闻 古 之 人 有 周 公 者 其 为 人 也 多 才 与 艺 人 也 求 其 所 以 为 周 公 者 责于 己 曰 彼 人 也 予 人 也 彼 能 是 而 我 乃 不 能 是 早 夜 以 思 去 其 不 如 周 公 者 就 其 如 周 公 者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②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解释下列划线字。
(1)非铦于钩戟长铩也()(2)非抗于九国之师()
(3)度长絜大()(4)序八州而朝同列()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小学而大遗 | B.以为桂林、象郡 |
| C.秦以区区之地 |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
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
| B.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意在直接点出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 |
|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
|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的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
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大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乙)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苏轼《贾谊论》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属:连缀,写作 |
| B.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秀才:才华优秀 |
| C.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备:准备 |
| D.则知其有狷介之操狷介:胸襟狭窄 |
下列选项中全都说明贾谊“才华突出”的一组是
①贾生名谊,洛阳人也。②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③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④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⑤贾生志大而量小⑥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 A.①③④ | B.②④⑥ | C.①③⑤ | D.②③④ |
(乙)文作者引用苻坚得王猛这个事例的目的是
| A.赞扬王猛明智,善于发现苻坚这样的人才。 |
| B.赞扬苻坚聪明,善于发现王猛这样的人才。 |
| C.说明只有尽斥旧臣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
| D.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2)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 ·宪问第十四》)
注解:1.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2.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3.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4.久要:长期处于穷困中。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拥有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就可以算得上是个完人了。 |
| B.人见到财物和利益,应当想到义的要求。人在面临危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保全他人的性命。 |
| C.孔子认为,人即使是长期处于困境之中,也不应忘记平日里的诺言。能克服困难矢志不渝地追求理想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
| D.选段谈了人格完善的问题。指出完美的人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一个有正确的义利观、生死观,有理想有毅力的人,同样称得上是个完美的人。 |
理解下面选段意思,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孔子在“义”方面思想的理解。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 阳货第十七》)
阅读以下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解释划线字。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 ②吾与点也()下列选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 B.不吾知也 |
| 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 D.加之以师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先写孔子问志,再写弟子说志,最后是孔子评志,思路清晰,层次井然。 |
| B.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讲求谦让,子路太不谦让,“是故哂之”,表达子路不适合治理千乘之国的意思。 |
| C.曾皙的志向与孔子的“仁政”“礼乐”治国的思想合拍,加上曾皙的话说得那么雍容委婉,所以孔子就不由自主地赞赏起来。 |
|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这一句表明在孔子看来,公西华只做个司仪是大材小用了。 |
把选段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