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均田制破坏 | B.土地兼并 | C.赋税沉重 | D.重农抑商 |
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
《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 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 |
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 | 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 |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A.精耕细作 | B.种植农业 | C.刀耕火种 | D.千耦其耘 |
下列对小农经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B.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
D.近代以后小农经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根本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