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时,要配制标准显色液,即吸取0.20 mL、0.40 mL、0.60 mL、0.80 mL、1.00 mL和1.50 mL亚硝酸钠溶液,分别置于50 mL比色管中,再另取1支空比色管。向各管中分别加入2.0 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混匀,静置3~5 min后,各加入1.0 mL的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最后加蒸馏水补足50 mL。
Ⅱ. 用样品处理液代替亚硝酸钠溶液做一个50 mL的样品显色管,15 min后与标准管对比。
请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本实验所用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为 。
(2)I中空比色管起 作用。
(3)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正确描述是( )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 | B.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 |
C.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 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
(4)II中为什么要15 min后对比?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酿制果酒的过程中,在不同培养阶段进行抽样检测,甲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中的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乙图为抽样检测得到的酵母菌数量、葡萄糖浓度、乙醇浓度绘制成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是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图。在实验中,计数时选取的中方格应位于计数室的 ,这些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共 个。
(2)在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需要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其目的是 。乙图曲线BC段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 。
(3)葡萄酒制作完成后,可以用 来检测酒精的生成,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之反应呈现 色。
(4)如果在T3时接种醋酸杆菌,为控制培养条件,接种后应采取的主要猎施是 。请在乙图中画出接种醋酸杆菌后容器中醋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该曲线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属于 模型。
(5)在种植葡萄的土壤中和葡萄皮上往往有很多的野生酵母菌群,如果要从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 和 。
下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a、b、c、d表示细胞器,下表是其中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物质X以 方式进入细胞,研究图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2)表中甲、丙分别是 、 (填图中字母)。
(3)图中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是 (填图中字母),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有 类RNA参与。
(4)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 (填图中字母),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 。
(5)请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表中数据
下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A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
(2)图B细胞中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 ,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的是 。
(3)图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 阶段。
(4)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① 、或② (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才给分)。
(5)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 、 ,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下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图2是某科研小组利用密闭的透明玻璃小室探究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
(1)图1中,②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①〜④过程中,能为该细胞合成蛋白质供能的过程是 。
(2)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向图2所示的装置通入14C02。当反应进行到0.5s时,14C出现在C3中;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CH2O)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 (条件)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用到的实验方法为 。
(3)将图2所示的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曲线。观察装置中液滴的位置,c点时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的 侧,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 点。在下午某段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
|||||
…… |
25 |
27 |
31 |
37 |
…… |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3所示曲线的 段获得的。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
罗汉果甜苷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它分布在罗汉果的果肉、果皮中,种子中不含这种物质,而且有种子的罗汉果口感很差。为了培育无子罗汉果,科研人员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罗汉果,诱导其染色体加倍,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请分析回答:
处理 |
秋水仙素溶 液浓度(%) |
处理株 数(棵) |
处理时 间(d) |
成活率(%) |
变异率(%) |
滴芽尖生长点法 |
0.05 |
30 |
5 |
100 |
1.28 |
0.1 |
86.4 |
24.3 |
|||
0.2 |
74.2 |
18.2 |
(1)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选取芽尖生长点作为处理的对象,理由是___________。
(2)上述研究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该研究中,诱导罗汉果染色体加倍的最适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鉴定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罗汉果染色体数目是否加倍最直接的证据。首先取变异植株幼嫩的芽尖进行固定,再经解离、________、________和制片,制得变异植株芽尖的临时装片,最后选择处于________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
(4)获得了理想的变异株后,要培育无子罗汉果,还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