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罗汉果甜苷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它分布在罗汉果的果肉、果皮中,种子中不含这种物质,而且有种子的罗汉果口感很差。为了培育无子罗汉果,科研人员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罗汉果,诱导其染色体加倍,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请分析回答:

处理
秋水仙素溶
液浓度(%)
处理株
数(棵)
处理时
间(d)
成活率(%)
变异率(%)
滴芽尖生长点法
0.05
30
5
100
1.28
0.1
86.4
24.3
0.2
74.2
18.2

(1)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选取芽尖生长点作为处理的对象,理由是___________。
(2)上述研究中,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该研究中,诱导罗汉果染色体加倍的最适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鉴定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罗汉果染色体数目是否加倍最直接的证据。首先取变异植株幼嫩的芽尖进行固定,再经解离、________、________和制片,制得变异植株芽尖的临时装片,最后选择处于________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
(4)获得了理想的变异株后,要培育无子罗汉果,还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表示菊花的嫩枝和月季的花药的离体培养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从物理性质来分为________培养基。
(2)菊花组织培养中选取生长旺盛的嫩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月季来说,花粉发育的过程中适宜花粉培养的时期是________期,为确定花粉是否处于该时期,最常用的镜检方法是________。
(3)两种植物组织培养都需要接种,接种前为确定培养基是否灭菌彻底,检测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组织培养无菌操作应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4)月季的花药培养与菊花的嫩枝组织培养不同,从植物产生的途径来说,花粉植株产生的途径除了图中所示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阶段发育而来,这两种发育途径的差别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生产药物及培育无病毒的植株等。如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①―→愈伤组织②―→丛芽③―→植株④
(1)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能够被培养成新的植物体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用的MS培养基中________提供植物细胞生活所必需的无机盐;________提供碳源,同时能够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2)利用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时, 选材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在________期花药培养的成功率最高。为了选择该期的花药,通常选择________的花蕾。若要得到可育植株,需要对④进行处理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进行兰花无病毒植株的培育,首先选择兰花的________作为外植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从外植体到无病毒植株试管苗,要人为控制细胞的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了茎尖外植体大小对苗的成活率和脱毒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茎尖越小,________,因此脱毒培养中茎尖外植体的适宜大小为________mm。
(4)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成功诱导是至关重要的步骤。某研究小组以食用稗的成熟胚作为外植体,在基本培养基上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食用稗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培养基
代号


愈伤组织
诱导率/%
L1
1.0
0
65.41
L2
2.0
0
68.76
L3
3.0
0
91.01
L4
3.0
0.2
54.84
L5
3.0
0.5
57.35
L6
3.0
1.0
51.71

注:愈伤组织诱导率(%)=产生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数/接种的外植体总数×100%
从上表可知,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较高浓度的________有利于食用稗的胚形成愈伤组织,而添加________则不利于食用稗的胚形成愈伤组织。

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如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所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________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________次,之后酶活力明显下降。
(4)固定小麦酯酶采用双重固定法,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

(1)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_______和________。
(2)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
(3)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提高分解效率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表示受到轻度污染的生态系统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6)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完成该人工湿地碳循环图解。

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小组对该地区树种进行辨认和挂牌,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若树木A与树木B相邻、且是同一物种,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引起的,若树木A与树木C、D、E、F是不同种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多样性。
(2)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会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

年份
植物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10.0
9.2
8.0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3)调查小组对该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做了统计,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其采集的方法是________。
(4)研究发现,群落中物种之间往往有复杂的关系,如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________调节。
(5)蜜蜂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例如:蜜蜂在发现蜜源后,可通过跳“圆圈舞”或“摆尾舞”来告知同伴蜜源的位置,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信息。上述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能够调节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