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4月丘吉尔在给当时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信中写道:“把德国养起来,并迫使它同布尔什维主义斗争。”在凡尔赛会议上,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除了上述因素外还包括
| A.防止德国爆发苏维埃革命 | B.防止法国势力的过度膨胀 |
| C.实现资本主义世界的永久和平 | D.收回英国战前在德国的资本投资 |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 |
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
| A.促使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 |
| C.开辟了苏俄社会发展的新道路 |
| D.为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新案例 |
十月革命的创造性体现为()
|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
|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
|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
| D.第一次在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
2007年11月,在纪念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90周年的历史学术年会上,历史学家较为一致地认为: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原因是()
| A.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 | B.资产阶级积极领导革命 |
| C.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 D.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写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
| B.在无产阶级准备未成熟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 |
| 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条件做保证 |
| D.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