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述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 。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注解①:所以我们要采取安抚、笼络的手法,也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伐、转换身形。)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的三次建交高峰。如下图: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清朝的对外态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并列举出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时的两项重大外交活动。
(3)依据材料三,分析促成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新旧中国不同的外交态度或外交状况的根本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图二图三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图一的作者是谁?它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图二所示的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谁?属于哪一派别?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他们政治主张是什么?
(3)图三刊物反映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
(4)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实际上指什么?是谁首先提出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格拉
材料二诗人但丁(1265-1321)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而落在个人身上。”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材料三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条规,不在于本人善行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售大减。
——《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1)材料一是哪个学派的主张?材料二和材料三各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6分)他们共同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与材料一同时期的中国思想界的状况如何?
(3)材料二、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主张?
(4)材料二、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实质是什么?二者之间关系如何?
(5)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阅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近代史上,欧洲是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热点地区之一,半个世纪以来,欧洲人为了实现“统一的欧洲”,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联盟,从20世纪50年代的6国到2007年的27国,从最初仅局限于经济合作到目前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大欧洲”的宏伟蓝图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1971年尼克松说: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至今,欧洲一体化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趋势?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一体化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技术进步和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国际市场经济有效地把亚马逊河流域的橡胶、印度的黄麻、西非的棕油、澳大利亚的羊毛和埃及的棉花等等都利用于欧美的工业。
材料四:经营全球性公司的人在历史上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试图依靠组织、技术和金钱把世界当作一个完整的单位来管理。
材料五:德国经济学家卡尔·海因茨·巴奎曾指出“当谈论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的时候,具体指的究竟是什么?最贴切的概念理解是以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为基准的。”
——以上三段材料出自《世界近现代史》
(2)依据材料三、四、五,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动力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二战”后初期,为重建国际经济秩序、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而成立了哪些国际性经济组织?

阅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1)指出孔子的思想核心及政治、教育上的主要主张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2)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4分)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怎样形成的?(4分)
材料四: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专制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6分)
材料五: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

年 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六:
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儒学,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已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当科学技术处于以总结经验、收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其影响尚不明显,因此中国古代还有可能在技术方面做出领先于西方的贡献。但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三》
(4)依据材料五,简要归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依据材料六,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