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不同的变压器,它们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匝数都不一样,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个这样的探究问题:是不是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与变压器的匝数有关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们进行了以下的探究实验:

实验器材有:可拆变压器(即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匝数都可改变),交流电流表,学生电源(可输出低压交流电)其实验原理图如图13-4-12所示,每次实验后每同时改变依次初级线圈、次级线圈的匝数,并将每次实验时初级线圈、次级线圈的匝数记录在表格中,同时将每次初级线圈的输入电压、次级线圈的输出电压也记录在下表中:

试验次数
初级线圈匝数n1(匝)
次级线圈匝数n2(匝)
n1/n2
初级线圈的输入电压U1(V)
次级线圈的输出电压U2(V)
U1/U2
1
1800
900
 
4
1.98
 
2
1500
750
 
4
1.99
 
3
1000
500
 
4
2.00
 
4
800
400
 
4
1.99
 

 (1)计算出每次实验所用的初级线圈与次级的匝数比以及初级线圈的输入电压与次级线圈的输出电压之比并填入表中
(2)通过以上实验的数据分析,得出相应的规律:

科目 物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探究变压器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12-1-7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图中P点为介质中的一质点,此时刻恰好过平衡位置,已知其振动周期T="0.4" s.求至少过多长时间P质点到达波峰?

图12-1-7

1999年9月台湾南投地区发生了里氏7.4级大地震,已知地震中的纵波和横波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为9.1 km/s和3.7 km/s,在某地观测站中,记录了南投地震的纵波和横波到达该地的时间差为5.4 s.
(1)求这个观测站距南投的距离;
(2)观测站首先观察到的是上下振动还是左右晃动?

(12分)如图所示,aB是一段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高度为h,末端B处的切线方向水平: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P从轨道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滑到B端后飞出,落到地面上的C点,轨迹如图中虚线BC所示.已知它落地时相对于B点的水平位移OC=l.现在轨道下方紧贴B点安装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的右端与B的距离为,l/2.当传送带静止时,让P再次从A点由静止释放,它离开轨道并在传送带上滑行后从右端水平飞出,仍然落在地面的C点.当驱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时(其它条件不变),P的落地点为D.(不计空气阻力)
(1)求P滑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P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求出O、D间的距离s随速度v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8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顶端有一物块A自静止开始自由下滑,与此同时在斜面底部有一物块B自静止开始匀加速背离斜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若物块A恰好能追上物块B,物块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物块A和物块B均可看作辱占.则物块R运动的加速度为多大?

(10分)如图所示,MN、PQ和F1、HJ是四根相互平行的长金属导轨,它们的间距相等,均为L=30cm.长为3L、电阻为R=0.3 的金属棒可紧贴四导轨,沿导轨方向无摩擦的运动.在导轨MN、PQ的左端连接有阻值为Ro=0.1的电阻,在金属导轨FI、HJ的右端连接有一对水平放置、间距为d="18" m的平行金属板.除该金属板外,整套装置处于垂直
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0.4T.用~适当的拉力使金属棒以速率v=5m/s向右运动,此
时金属板间一带电微粒恰好悬浮在两板的正中央.取g=l0m/s2,求:
(1)带电微粒的比荷:
(2)为维持金属棒的匀速运动,加在金属棒上的拉力的功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