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某植物细胞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示意图。该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Ee测交后代中绝大多数个体为aaBbEe、Aabbee,极少数为AaBbee、aabbEe。若图中染色体上的编号1是基因A的位置则基因a、b、B的位置依次为
| A.4,2,14 | B.13,15,3 | C.13,3,15 | D.16,2,15 |
马和鼠体细胞具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但性状差异很大,原因是
| A.生活环境不同 |
| B.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
| C.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
| D.着丝点数目不同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定律;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试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以上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
| B.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 |
| 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
| 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 |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
|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I、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
| 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
|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
小麦抗锈病对易染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小麦,其中一种为纯种,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下列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 A.甲×乙 | B.甲×乙得F1再自交 |
|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 D.甲×甲、乙×乙 |
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自交(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数是
| A.2 | B.4 | C.9 | D.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