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穆之,字道和,世居京口,及高祖①克京城,从何无忌求府主簿,无忌进穆之,高祖曰:“吾亦识之。”即驰召焉。从平京邑,诸大处分,皆仓卒立定,并穆之所建也,遂委以腹心之任,动止咨焉,穆之亦竭节尽诚,无所遗隐。时晋纲宽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右,负势陵纵;重以司马元显政讼违舛,桓玄科条繁密,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穆之外所闻见,大小必白,虽闾里言谑,途陌细事,皆以闻。高祖每得民间委密消息以示聪明,皆由穆之。又爱好宾游,坐客恒满,布耳目以为视听,故朝野同异,穆之莫不毕知,皆奏无隐,穆之凡所荐达,不纲不止,常云:“我虽不及荀令君之举善,然不举不善。”转中军太尉司马。八年,加丹阳尹。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高祖疑其难独任,留穆之以畏之,加建威将军,置佐吏,配给实力,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云主上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远伐,以老母弱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能若此邪?”长民意乃少安,高祖还,长民伏诛。十年,进穆之前将军。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壅滞,宾客辐凑,求诉百端,内外谘禀,盈阶满室,目览辞论,手答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又数客昵宾,言谈赏笑,引日亘时,未尝倦苦,裁有闲暇,自手写书,寻览篇章,校定坟籍,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未尝独餐,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叨忝②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此外无一毫负公。”义熙十三年卒,及高祖受禅,每叹忆之,曰:“穆之不死,当助我理天下。”其见思如此,以佐命元勋,追封南康郡公,谥曰文宣。
(选自《宋书·刘穆之传》有删改)
注①:指南朝宋武帝刘裕。②叨忝:同义词连用,谦辞:表示受之有愧。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无忌进穆之 进:推荐
B.重以司马元显政令违舛 重:加上
C.屏人谓穆之曰 屏:使退避
D.虽每存约损 约:约束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穆之“竭节尽诚,无所遗隐”的一组是( )
①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②穆之凡所荐达,不纳不止③疑其难独任,留穆之辅之④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⑤引日亘时,未尝倦苦⑥寻览篇章,校定坟籍
A.①④⑤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穆之跟从刘裕平定东晋都城时,许多重大事情都是由他在仓猝之间裁定的;面对法治混乱的局面,他能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矫正,见效很快。
B.刘穆之喜欢与人交往,这些往来于他家中的宾客使他消息灵通,所以朝野百官的情形,他没有不知道的,并且知无不言,都报告给刘裕。
C.刘裕讨伐刘毅时,让诸葛长民总理后方,又派刘穆之辅助他。诸葛长民认为刘裕这样处置不公平,使自己的奇才异谋不能尽展,刘穆之好言安抚才让他心情销安。
D.刘穆之善于从容处理朝廷内外各种事务,他认为自己竭忠尽智,除了每天饭食稍奢侈了一些外,没有辜负刘裕的地方。他死后多年,刘裕仍追思不已。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穆之外所闻见,大小必白,虽闾里言谑,途陌细事,皆以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溯流远伐,以老母弱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能若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彻乐,就馆赐北使酒食。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后闻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
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庆历二年,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①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希烈事,请留之,不报。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英等入境,中使迎劳之,英托疾不拜。弼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辄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帝虚位五起之,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英宗立,召为枢密使。后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
注:①夷简:吕夷简,时任宰相。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流民擅取听:听任 |
B.天下传以为式式:格式 |
C.弼为相,守典故典故:先例 |
D.帝虚位五起之虚位:空着职位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能表现富弼“王佐”之才的一组是
①少笃学,有大度
②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
③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
④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
⑤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
⑥自弼立法简便周尽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弼自幼好学,才华出众。范仲淹非常赏识他,认为他是“王佐才”;晏殊在看了他的文章之后把女儿嫁给了他;他在制科考试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
B.富弼见识卓越,虑事周详。康定元年发生日食之后,他建议撤除宴会舞乐,在驿馆中招待使者,执政者未采纳此建议,而契丹却撤除宴乐,令朝廷蒙羞。 |
C.富弼忠于朝廷,勇于担当。契丹屯兵边境,派遣使者谋取隔占宋朝国土,富弼不顾朝臣的一致拦阻,挺身而出,为主分忧,接待应对契丹使者,据理力争。 |
D.富弼变革创新,救民水火。河朔大水,灾民流离,食宿无着,他一改前人聚民施粥的陈旧方式,调动官、民之资,养生丧死,成效显著。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
(2) 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召伺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伺胡惶恐,俱服其状。超乃闭伺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 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皆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注]:班超,班固之弟,沟通西域,为发展与西域的政治文化联系作出不朽功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觉广意薄乎?薄,微薄。 |
B.明者睹未萌萌,开始发生,显现。 |
C.可殄灭也殄灭,消灭。 |
D.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 “然”同“燃”。 |
下列句子中,不能都表现班超多谋善断的一项是
A.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 |
B.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
C.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酒酣,因激怒之 |
D.从事文属吏,闻此必恐而谋泄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班超从鄯善礼节上的先敬后废,察知有变,便机智诱供鄯善侍者,断然采取相应措施。 |
B.鄯善佯结汉朝,暗通匈奴,终于被班超发现,得到应有的下场。 |
C.班超运用激将法,发动官兵,出敌不意,火攻匈奴,一举获胜。 |
D.班超英勇善战,出使西域又 多谋善断,终于取得巨大胜利。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
②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竹轩先生传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造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①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②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逮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注]①厥考:厥:代词,他的;考:指死去的父亲。②孥(nú):儿女。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造竹所者 造:拜访 |
B.母性素严重 严重:严肃稳重 |
C.逮子华官翰林 逮:捉拿 |
D.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 以:用来 |
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 这是我家先辈积累的学问,我这晚辈若不继续增进,家学就要没落了 |
B.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了解竹轩先生的人都认为他超逸洒脱、与陶靖节、林和靖相比,没有比不上的 |
C.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 竹轩先生很少在家塾里教弟弟学习,而长期带他到各地去游玩 |
D.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 |
魏瀚退官归家后,每月初一也能有机会去陪伴竹轩老先生散步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生天性爱竹,居室周围种满了竹,每天啸咏其间,把竹当作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因此被人称为竹轩先生。 |
B.竹轩先生家里穷,就授徒赚钱来奉养母亲,并顺承母亲意愿,接济弟弟妹妹们,关心妻子儿女的生活,唯恐照顾不周。 |
C.竹轩先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仪礼》《左氏传》等书;他还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 |
D.作者与竹轩先生两家是世交,对竹轩先生了解很深,因此选取竹轩先生品行方面大的事情写下此文,以备史官采用。 |
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与 人 交 际 和 乐 之 气 蔼 然 可 掬 而 对 门 人 弟 子 则矩 范 严 肃 凛 乎 不 可 犯 为 文 章 好 简 古 而 厌 浮 靡 赋 诗 援 笔 立 就 若 不 介 意 而 亦 未 尝 逸 于 法 律 之 外。第二段说竹轩先生“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请根据文章,分条概述竹轩先生在“业”方面的成就。
文章第三段写道:“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意思是说,乡里有骨肉相争的兄弟,听说竹轩先生高尚的品行后,大多惭愧懊悔,变得亲善和睦了。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不少于200字。
请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
《世说新语》中讲了一个“肝肠寸断”的故事,其原文是:“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遂黜其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吴录曰: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名迹。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
②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值天大风,诸船绠绁①断绝,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沈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③还,迁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
④赤乌中,遭二宫之变,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朝中官员各执一方。粲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违忤孙权,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霸之党人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寿评曰:吾粲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选自《三国志·吴书·吾粲传》,有删改)
【注】①绠绁(gěng xiè):绳索。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穷,奈何弃之穷:贫穷 |
B.谭以疾不诣诣:往,到 |
C.粲抗言执正抗:违抗,不顺从 |
D.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谮害:进谗言伤害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河深奇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B.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若属皆且为所虏 |
C.其大船尚存者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D.何必隐形于天外其间旦暮闻何物 |
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粲)迁为长史,治有名迹 |
B.皆以戈矛撞击(大船)不受 |
C.谭卒欣然与(吾粲)谋 |
D.又数以消息语(于)陆逊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吾粲幼时就表现不凡,后来被孙河赏识,奏请朝廷任命,而走上仕途。 |
B.吾粲任职后,治理有方,名声政绩毫不逊于同道,后来不断得到任用。 |
C.在会稽太守任上,吾粲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谢谭。 |
D.陈寿认为在宫廷斗争中,吾粲“抗言执正”,因正直而丧身,是可悲的。 |
请结合上文第②段的内容,说说吾粲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