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归宋,补殿前承旨。咸阳浮桥坏,命德权规画,乃筑土实岸,聚石为仓,用河中铁牛之制,缆以竹索,由是无患。咸平二年,宜州溪蛮叛,命陈尧叟往经度之,德权预其行。以单骑入蛮境,谕以朝旨,众咸听命。尧叟以闻,加阁门祗候,广、韶、英、雄、连、贺六州都巡检使。代归,提点京城仓草场。先是,廥积多患地下湿,德权累甓为台以藉之,遂无腐败。
京城衢巷狭隘,命德权广之。既受诏,则先撤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德权面请曰:“臣已受命,不可中止。今沮事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耳,非有他也。”上从之。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之制。
会有凶人刘晔、僧澄雅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诏温仲舒、谢泌鞫问,令德权监之。既而按验无状。翌日,对便殿,具奏其妄。泌独曰:“追摄大臣,狱状乃具。”德权曰:“泌欲陷大臣邪?若使大臣无罪受辱,则人君何以使臣,臣下何以事君?”仲舒曰:“德权所奏甚善。”上乃可之。
未几,又命提总京城四排岸,领护汴河,兼督辇运。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弃沙堤外,遣三班使者分地以主其役。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植树数十万以固岸。建议废京师铸钱监,徙西窑务于河阴,大省劳费。改崇仪副使,兼领东西八作司。先时,每营造患工少,至终岁不成。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
德权清苦干事,好兴功利,多所经画。见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肃
(《宋史·谢德权传》)
注:殿前承旨,阁门祗候,都是宋代官名。
5.对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权累甓为台以藉之 藉:垫起
B.吝室屋僦资耳吝:舍不得
C.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 构:连结
D.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 须:等待
6.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用河中铁牛之制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①尧叟以闻,加阁门祗候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①对便殿,具奏其妄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追摄大臣,狱状乃具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谢德权善于干事的一组是( )
①缆以竹索,由是无患  ②累甓为台以藉之
③则先撤贵要邸舍④泌欲陷大臣邪
⑤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 ⑥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德权很有才干,会想办法,让他规划咸阳浮桥,管理京城仓草场,他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浮桥易坏,粮草腐烂的问题。
B.谢德权很有胆量,陈尧叟受命去处理宜州少数民族叛乱问题,谢德权干预他的行动,陈尧叟只好单人独骑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将朝廷旨意告知他们,使他们都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
C.谢德权不惧权贵,他受命扩宽京城的街巷,首先撤除权贵们的邸舍,众人议论纷纷,皇帝下诏停止。他向皇帝请求说,权豪们只是吝惜出租房屋的租金罢了。终于说服皇帝,坚持把事情办完。
D.谢德权敢于直言,当坏人状告执政为叛时,谢德权监督案件的审理,查明所告没有依据,第二天向皇上汇报。都说背叛的事是假的,唯独谢泌说捉拿大臣进行审问,案件才能弄清楚。谢德权据理驳斥,维护了大臣的人格。
9.断句翻译。
(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
译文:  
②见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肃。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
〔清〕侯方域
执事①,仆之父行也。神宗之末,与大人同朝,相得甚欢。其后乃有欲终事执事而不能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大人削官归,仆时方少,每侍,未尝不念执事之才而嗟惜者弥日。及仆稍长,知读书,求友金陵,将戒途②,而大人送之曰:“金陵有御史成公勇者,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重之。汝至,当以为师。又有老友方公孔炤,汝当持刺③拜于床下。”语不及执事。及至金陵,仅见方公。执事与方公,同为父行,理当谒,然而不敢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
忽一日,有王将军过仆甚恭。每一至,必邀仆为诗歌,既得之,必喜,而为仆贳④酒奏伎,招游舫,携山屐,殷殷积日不倦。仆初不解,既而疑以问将军。将军乃屏人以告仆曰:“是皆阮光禄所愿纳交于君者也,光禄方为诸君所诟。诸君者,陈君定生、吴君次尾。此二子,皆为君之友。愿君道之以光禄之意,庶稍湔⑤乎。”仆敛容谢之曰:“光禄身为贵卿,又不少佳宾客,足自娱,安用此二三书生为哉。仆道之两君,必重为两君所绝。若仆独私从光禄游,又窃恐无益光禄。辱相款八日,意良厚,然不得不绝矣。”
昨夜方寝,而杨令君文骢叩门过仆曰:“左将军⑥兵且来,都人洶洶,阮光禄扬言于清议堂,云子与左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仆乃知执事不独见怒,而且恨之,欲置之族灭而后快也。仆与左诚有旧,亦已奉熊尚书之教,驰书止之,其心事尚不可知。若其犯顺,则贼也;仆诚应之于内,亦贼也。士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
窃怪执事常愿下交天下士,而展转蹉跎,乃至嫁祸而灭人之族,亦甚违其本念。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未必不悔,悔未必不改。果悔且改,静待之数年,心事未必不暴白。心事果暴白,天下士未必不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属其后,长揖谢过,岂为晚乎?
仆今已遭乱无家,扁舟短棹,措此身甚易。独惜执事忮⑦机一动,长伏草莽则已,万一复得志,必至杀尽天下士以酬其宿所不快,则是使天下士终不复至执事之门,而后世操简书以议执事者,不能如仆之词微而义婉也。仆且去,可以不言,然恐执事不察,终谓仆于长者傲,故敢述其区区,不宣。
——选自《四部备要》本《壮悔堂文集》
[注]①执事:此处是对阮光禄的称呼)②戒途,出发,准备上路。③刺,名帖,相当于后来的名片。④贳,赊。⑤湔(jiān),洗濯  ⑥左将军:曾是侯方域的朋友,此时为朝廷叛将。⑦忮,嫉妒,忌恨。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执事,仆之父行也行,同辈
B.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重之重,想念
C.有王将军过仆甚恭过,拜访
D.终谓仆于长者傲谓,以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将戒途,而大人送之曰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①每一至,必邀仆为诗歌②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C.①仆乃知执事不独见怒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①果悔且改,静待之数年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回忆当年父亲嘱咐自己到金陵要拜访的人时没有提到阮光禄,说明父亲并不欣赏阮光禄的人品德性。
B.从此信中看出,阮光禄善于使用手段拉拢作者,想让作者去同有关人士说情解释,以表明自己是清白的。
C.当作者明白王将军的意图时,感谢厚待的话语中主要为阮光禄着想,才不得不恳切表示同阮光禄断绝关系。
D.文章最后一段告诫阮光禄,并写出我与后世议者对光禄的不同态度,提醒阮光禄善待天下士,不要留下骂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仆道之两君,必重为两君所绝
译文:
②阮光禄扬言于清议堂,云子与左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
译文:
③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未必不悔,悔未必不改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周美传(节选)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敌城北门,美慷慨自陈,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才,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 既 破金明诸寨,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 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 薄 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兵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寨,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骆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退。迁文思使,徙 知 保安军。
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賫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我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
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平族帐二百,焚二十一,招种落内附者十一族,复城堡甚多。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资。
注:①族帐:我国少数民族聚族而居所设的帐幕,也指部族。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间走归京师间:中间
B.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寇:占领
C.其众数万薄金明薄:以……为簿,轻视
D.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引:退却

下面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周美“用兵谋略”的一组是()
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②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③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④益张旗帜,四面大噪⑤遂募兵筑万安城。⑥美独 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

A.③④⑥ B.①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周美在赵保吉反叛时,不顾家人,投奔朝廷,受到皇帝的赏识,契丹犯边时经常让他在宫中护卫自己。
B.德明部落反叛时,周美作战勇敢,消灭敌人众多,升迁作了天武都虞侯,并且受到经略使夏竦的举荐。
C.元昊进攻大宋,周美为种世衡出主意,种世衡不听,结果周美打了胜仗,种世衡却劳师而无功。
D.周美对部下很好,所得赏赐多分给了部下,在他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2)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相关题目。(共6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 ,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筑壁垒
B.持短兵接战兵: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吾闻汉我头千金,邑万户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相关题目。(共6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筑壁垒
B.持短兵接战兵: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吾闻汉我头千金,邑万户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