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以下问题。(16分)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俗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盍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潜(水名);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盍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介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史记·刺客列传》)”/”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2分)
1) 善客待之
2) 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翻译下列语句。(6分)
(1)
1)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2)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2)吴王阖闾能立王成事的原因有哪些?(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贾谊论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①,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舜尧,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州,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②,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③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注]①汉文:汉文帝刘衡。②昼:地名。③趯然:跳跃的样子。趯,同“跃”。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致:建功立业 |
B.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勤:尽心尽力 |
C.夫子何为不豫豫:欢喜快乐 |
D.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略:大体约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将之荆州,先之以冉有/是何楚人之多也 |
B.所就者大,则必有隐忍/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
C.王其庶几召我/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
D.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
B.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
C.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
D.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②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③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①,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②,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③,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注】①喑噁:满怀怒气。叱咤:呼喊,咆哮。②呕呕:温和的样子。③刓敝:在手里玩弄,磨损。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谢,因问王曰谢:谦让 | B.信再拜贺曰贺:赞同 |
C.此特匹夫之勇耳特:只不过 | D.今大王诚能反其道诚:诚恳 |
下列与“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的“臣”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A.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 B.常以身翼蔽沛公 |
C.大王来何操 | D.项伯杀人,臣活之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是一个十分谦虚的人,在与汉王的谈话过程中,不仅谦让,而且还行叩拜之礼。 |
B.汉王认为与韩信相见恨晚,听了韩信的一番话语后,汉王非常高兴,并采取了他的谋划。 |
C.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项王是一个性情不定的人,高兴时恭敬慈爱、言语温和;发怒时震怒咆哮,令人惊惧。 |
D.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是语言描写,通过汉王与韩信两个人的对话,直接地写出了韩信是一个有谋略的人。 |
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
(2)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蒯恩,字道恩,兰陵承人也。高祖征孙恩,县差为征民,充乙士,使伐马刍。恩常负大束,兼倍余人,每舍刍于地,叹曰:“大丈夫弯弓三石,奈何充马士!”高祖闻之,即给器仗,恩大喜。自征妖贼,常为先登,多斩首级。既习战阵,胆力过人,诚心忠谨,未尝有过失,甚见爱信。于娄县战,箭中左目。
从平京城,进定京邑,以宁远将军领幢。随振武将军道规西讨,虏桓仙客,克偃月垒,遂平江陵。义熙二年,贼张坚据应城反,恩击破之,封都乡侯。从伐广固,又有战功。卢循逼京邑,恩战于查浦,贼退走。与王仲德等追破循别将范崇民于南陵。循既走还广州,恩又领千余人随刘籓追徐道覆于始兴,斩之。迁龙骧将军、兰陵太守。
高祖西征刘毅,恩与王镇恶轻军袭江陵,事在《镇恶传》。以本官为太尉长兼行参军,领众二千,随益州刺史朱龄石伐蜀。至彭模,恩所领居前,大战,自朝至日昃,勇气益奋,贼破走。进平成都,擢为行参军,改封北至县五等男。高祖伐司马休之及鲁宗之,恩与建威将军徐逵之前进。逵之败没,恩陈于堤下。宗之子轨乘胜击恩,矢下如雨,呼声震地,恩整厉将士,置阵坚严。轨屡冲之不动,知不可攻,乃退。高祖善其能将军持重。江陵平定,复追鲁轨于石城。轨弃城走,恩追至襄阳,宗之奔羌,恩与诸将追讨至鲁阳关乃还。恩自从征讨,每有危急,辄率先诸将,常陷坚破阵,不避艰险。凡百余战,身被重创。高祖录其前后功劳,封新宁县男,食邑五百户。高祖世子为征虏将军,恩以大府佐领中兵参军,随府转中兵参军。高祖北伐,留恩侍卫世子,命朝士与之交。恩益自谦损,与人语常呼官位,而自称为鄙人。抚待士卒,甚有纪纲,众咸亲附之。迁咨议参军,转辅国将军、淮陵太守。世子开府,又为从事中郎,转司马,将军、太守如故。
入关迎桂阳公义真。义真还至青泥,为佛佛虏所追,恩断后,力战连日。义真前军奔散,恩军人亦尽,为虏所执,死于虏中。子国才嗣。国才卒,子慧度嗣。慧度卒,无子,国除。
(选自《宋书》列传第九)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舍刍于地舍:放下 |
B.自朝至日昃,勇气益奋益:增加 |
C.逵之败没,恩陈于堤下陈:通“阵”,列阵 |
D.高祖善其能将军持重善:认为……好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蒯恩“不避艰险”的一组是()
①恩常负大束,兼倍余人②自征妖贼,常为先登,多斩首级③虏桓仙客,克偃月垒④恩击破之,封都乡侯⑤辄率先诸将,常陷坚破阵,不避艰险⑥恩断后,力战连日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征讨孙恩时,蒯恩被征调充当担任杂役的士兵。蒯恩力气很大,他时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
B.蒯恩曾在查浦击败卢循,随后和王仲德等在南陵打败卢循的别将范崇民。其骁勇善战可见一斑。 |
C.蒯恩任太尉长兼行参军时,曾跟随朱龄石讨伐蜀兵。经过一天一夜奋战击败敌军,平定了成都。 |
D.高祖北伐,蒯恩奉命侍奉保护世子。其间,蒯恩敬重朝臣,抚慰士卒,谦虚自律,很有亲和力。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既习战阵,胆力过人,诚心忠谨,未尝有过失,甚见爱信。
(2)宗之子轨乘胜击恩,矢下如雨,呼声震地,恩整厉将士,置阵坚严。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
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 ”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素奇天祥志节素:平素,向来 |
B.改知赣州知:担任……知州 |
C.吾深恨于此 恨:仇恨 |
D.如军中请和 如: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起为湖南提刑 | B.君其勉之 年年知为谁生其间旦暮闻何物 |
C.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 D.乃教人叛父母 |
以手抚膺坐长叹 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①捧诏涕泣 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③尽以家赀为军费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 B.②④⑥ | C.①⑤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见到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逃脱。 |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②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