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战胜则兵罢,通“疲” B.立羽为上将军假,假扮
C.故不如先秦、赵斗,使……相斗 D.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营垒

下面几句话编成四组,都能表现项羽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3分)
①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②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③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④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
⑤项羽为鲁公,为次将
⑥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3分)

A.“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候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而臣服于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答:                                                                    
②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舅皆武人,颇宗道易:轻视,看不起
B.袖所著文戚纶谒: 拜见
C.宗道乡丁疏治之发: 派遣
D.宗道为人刚正,恶少容疾:疾患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B.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C.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D.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任濠州定远尉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为自己辩解,并主动提出辞职。后来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C.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宗道不赞成这么做,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太后就立即改为在皇上的车子之后乘辇前往。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2)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蒋琬得诸葛亮器重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 游观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敬亮,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琬见之后,夜梦有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①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五年,亮往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三国志》)
【注】①“殄”:通“腆”,丰厚,美好。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广都 突然
B.琬见之后 推崇,称赞
C.先主敬亮,乃不加罪雅:向来
D.当与吾共王业者也赞:帮助,辅佐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 B.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C.又使远近不解其义 D.后事宜以付琬

下列旬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琬州书佐随先主入蜀资政殿学士行
B.先主尝 游观奄至广都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先主雅敬亮,不加罪今君亡赵走燕
D.臣不幸,后事宜以付琬彼与彼年相也,道相似也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出游暗访至广都,见蒋琬不理政事,要给他定罪,后经诸葛亮求情,才免去罪名。
B.蒋琬曾请赵直占梦,赵直胡乱欺骗他有大吉之兆。
C.蒋琬坚辞茂才之举,诸葛亮认为这样做既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又让大家心里不痛快。
D.蒋琬深得诸葛亮的赏识和器重,主要是因为他“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请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
呼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顷之为什邡令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赵王瑟弹奏 B.左右皆倒下
C.相如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献礼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相如张目叱是寡人过也
B.秦王赵王击缻谁为大王此计者
C.奉盆缻秦王王好战,以战喻
D.终不能加胜赵移其民河东

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遂与秦王会渑池

A.斯固百世之遇也
B.恐年岁之不吾与
C.将以有为也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对上面文字评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秦王“秦王怒,不许”“不怿,为一击缻”的描写,表现了他色厉内荏、难以下台的窘态。
B.蔺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中“前”这一极为普通的动作,却表现出蔺相如极不平常的机智;而“跪”表现了他对秦王的恭敬,显示出两人地位的悬殊。
C.文字运用对比的手法把这场紧张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
D.“渑池之会”表现了蔺相如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的身份,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蔺相如蔑视权贵的凛然气概。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文言阅读与理解
妇人英烈
洪迈
妇人女子以柔顺静专为德其遇哀而悲临事而惑蹈死而惧盖所当然尔至于能以义断恩以智决策视死如归则几于烈丈夫矣
马超叛汉,杀刺史、大守。凉州参军杨阜出见姜叙于历城,与议讨贼。叙母曰。“韦使君遇难,亦汝之负,但当速发,勿复顾我。”叙乃赵昂合谋。超取昂子月为质,昂谓妻异曰,“当奈月何?”异曰:“雪君父之大耻,丧元不足为重,况一子哉!”超袭历城,得叙母,母骂之曰:“汝背父杀君,天地岂久容汝,敢面目视人乎?”超杀之,月亦死。
秦苻坚将伐晋,所幸张夫人引禹、稷、汤、武事以诛曰:“朝野之人,皆言晋不可伐,陛下独决意行之?”坚不听,曰:“军旅之事,非妇人所当也。”
何无忌夜檄文,其母,刘牢之姊也,登橙密窥之。泣曰:“汝能如此,吾复何恨。”问与同谋者,曰:“刘裕。”母尤喜,因为言举事必有成之理以劝之
窦建德救王世充,唐拒于虎牢。建德妻曹氏劝使乘唐国之虚,西抄关中,唐必还师自救。建德曰:“此非女子所知。”
黄巢死,时溥献其姬妾。僖宗宣问曰:“汝曹皆勋贵子女,何为从贼?”其居首者对曰:“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戮之于市。余人皆悲怖昏醉,独不饮不泣,至于就刑,神色肃然。
唐庄宗临斩刘守光,守光悲泣哀祈不已,其二妻李氏、祝氏谯之曰:“事已如此,生复何益!妾请先死。”即伸颈就戮。
刘仁瞻守寿春,幼子崇谏夜泛舟渡淮北,仁瞻命斩之。监军使求救于夫人,夫人曰:“妾于崇谏,非不爱也,然军法不可私,若贷之,则刘氏为不忠之门矣。命斩之,然后成丧。
王师围金陵,李后主以刘澄为润州节度使,澄开门降越。后主诛其家,澄女许嫁未,欲活之。女曰:“叛逆之余,义不求生。”遂就死。(选自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十二,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妇人所当也预料
D.何无忌夜檄文起草
C.命斩之通“促”,催促
D.澄女许嫁未女子出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叙乃赵昂合谋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相见
B.敢面目视人乎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问与同谋者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
D.唐拒于虎牢不知东方既白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超叛汉,姜叙的母亲催促姜叙迅速发兵。马超偷袭历程,姜叙母为马超所获,但她正气凛然,大骂马超,被马超杀死。
B.秦苻坚宠爱的张夫人和窦建德妻子曹氏,都能在关键时候劝谏丈夫,但她们的建议都不被听从。
C.王师围困金陵,李后主任命刘澄为润州节度使,不料刘澄开门投降,后主诛杀他的全家。刘澄女儿刚刚订婚,想要活下去,但也被杀害。
D.本文思路清晰,脉络分明。文章所举的八位女子都能体现题目中的“英烈”,在某些方面能够与烈丈夫相提并论。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妇人女子以柔顺静专为德其遇哀而悲临事而惑蹈死而惧盖所当然尔至于能以义断恩以智决策视死如归则几于烈丈夫矣。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母尤喜,因为言举事必有成之理以劝之。
②然军法不可私,若贷之,则刘氏为不忠之门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书成,授刑部主事。又与修《五经四书大全》,再修《太祖实录》,授翰林侍讲。内艰归。
宣德元年起修两朝实录。明年转南京国子监司业。帝谕之曰:“侍讲,清华之选;司业,师儒之席。位虽不崇,任则重矣。”九年,秩满,迁祭酒,正统三年上书言:“旧制,诸生以在监久近,送诸司历事。比来,有因事予告者,迁延累岁,至拨送之期始赴,实长奸惰,请以肄业多寡为次第。又近有愿就杂职之例,士风卑陋,诚非细故,请加禁止。”从之。
敬宗美须髯,容仪端整,步履有定则,力以师道自任。立教条,革陋习。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僚属惮其严,诬以他事,讼之法司。周忱与敬宗善,曰:“盍具疏自理。”为属草,辞稍迁就。敬宗惊曰:“得无诳君耶?”不果上,事亦竟白。
满考,入京师,王振欲见之,令忱道意。敬宗曰:“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振知不可屈,乃贻之文锦羊酒,求书程子《四箴》,冀其来谢。敬宗书讫,署名而已。返其币,终不往见。王直为吏部尚书,从容谓曰:“先生官司成久,将荐公为司寇。”敬宗曰:“公知我者,今与天下英才终日论议,顾不乐耶?”性善饮酒,至数斗不乱。襄城伯李隆守备南京,每留饮,声伎满左右。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
十二年冬乞休,不允。景泰元年九月与尚书魏骥同引年致仕。家居不轻出。有被其容接者,莫不兴起。天顺三年五月卒,年八十三。后赠礼部侍郎,谥文定。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袁忠彻尝相之。曳二人并列曰:“二公他日功名相埒(liè)。”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永乐大典》 与:参与
B.侍讲,清之选 华:显贵
C.辞稍迁就迁就:曲意求合
D.其严重如此严重:程度很深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
B.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
C.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
D.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敬宗任国子监司业时,锐意革除内部弊端陋习,他上书给皇上,请求按生员在监学习时间的长短安排外放历事的顺序,得到了准许。
B.陈敬宗对监生和僚属要求严格,所掌监馆纪律严明、秩序井然,且注重以身立范,因而遭到下属的诬陷,所幸并未因此丧失皇帝的信任。
C.大权在握的宦官王振想与陈敬宗增进私交,示意他去拜谒,敬宗不予理会;后又送来厚礼,求其抄书,敬宗却将礼物返还,可见其端肃耿直。
D.陈敬宗曾与李时勉分任南北两京的祭酒职务,两人仪容、个性和治校方式虽有不同,但贤德、才能都被人们称颂,并称“南陈北李”。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比来,有因事予告者,迁延累岁,至拨送之期始赴,实长奸惰。
(2)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