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郑虔,郑州荥阳人。天宝初,为协律郎,集掇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窥其稿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还京师,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职。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
初,虔追迪故书可志者得四十余篇,国子司业苏源明名其书曰《荟萃》。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迁著作郎。
安禄山反,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伪授虔水部郎中,因称风缓,求摄市令,潜以密章达灵武,贼平,与张巡、王维并囚宣阳里。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迁。后数年卒。
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详。诸儒服其善著书,时号郑广文。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床无毡”云。  (选自《新唐书》卷二0二《郑虔传》)
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集掇当世事  掇:拾取,这里是搜集的意思
B.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 坐:受牵连而犯罪
C.维止下迁 止:只是
D.诉宰相  诉:对……诉苦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①欲置左右,以不事事 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B.①虔乃就职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①因称风缓,求摄市令 ②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3.下列六句话中,能表现郑虔才能杰出的一组是()
①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土②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 ③集掇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 ④善图山水,好书 ⑤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 ⑥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详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虔虽受唐玄宗赏识,却一直安守清贫,几经贬谪,一贫如洗,无怨无悔。  
B.郑虔多才多艺,史学、地理、诗文、书法、绘画、用兵打仗,无不精通。
C.郑虔取柿叶习书的故事美丽动人,表现了他求学的志气和恒心。
D.杜甫用“才名四十年,坐客床无毡”来为郑虔这个才子一生的清贫生活作结,令人慨叹那个社会知识分子的悲苦命运。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习题。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选自《留侯世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老父,褐,至良所衣:穿着
B.良殊大惊,随之目:注视
C.沛公之善:交好
D.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树党益:增加

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良业为取履,长跪履之②良异之,常习诵读之
B.①父足受,笑而去②良数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
C.①故遂从②及沛公
D.①良他人言②其老,强忍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习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谢:道歉
B.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C.项伯杀人,臣之活:存活,生存
D.素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长
B.良入,具告沛公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C.使子婴击破沛公军
D.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具沛公言报项王

下列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为击破沛公军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 D.籍何以至此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 8 处)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批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共6分,每小题3分)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子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焉、
太子跪而逢迎,行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乏国事也。所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激荆轲,曰:“愿足下急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己乃图之。”②道,导,引导。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焉造:到……去
B.行为道却:退
C.奈何以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见:被
D.愿足下急太子过:经过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愿图国事先生②愿因先生得交荆轲
B.①至衰也,驽马先之②臣左手把
C.①光不敢乏国事也②欲自杀激荆轲
D.①今太子闻光壮盛时②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分)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③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请简要概括第Ⅰ卷文言文中太子丹、田光、荆轲的为人行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