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嘿解与之,挽车而去挽:牵引
B.幸至丞相府归我幸:侥幸
C.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诣:到
D.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乘:凭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B.①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①数年,教乃大行  ②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卓茂宽厚仁爱的一组是()
①性宽仁恭爱  ②嘿解与之,挽车而去  ③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④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  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   ⑥初,茂到县,有所废置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⑤ D. 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卓茂任密县县令期间,十分爱护当地吏民。当有人告发他属下的亭长接受馈赠时,他很谨慎地问明情况,并用礼义教育告发者,妥善解决了此事。
B.卓茂斥责告发者是“敝人”,因为告发者话中有话地指责他没有管好属下官吏,他觉得告发者的行为如同禽兽,毫无仁爱可言。
C.卓茂认为那亭长向来是好官吏,如果百姓出于敬爱而赠送他礼物,他也可以接受,虽然法律禁止此类事情,但这样做是顺从人情,并不违背礼义。
D.卓茂教育告发者的一番话,也表明了他为政的基本思想,那就是与人为善,慎用刑法,注重以礼义教化百姓。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译文:
②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文中画线句子是曾点(皙)“言其志”的内容,他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反映出怎样的社会境界?(不超过70个字)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
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为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东坡《赤壁赋》节选)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萦绕
C.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 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食:享受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苏子愀然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B.侣鱼虾而友麇鹿不敢言而敢怒
C.而卒莫消长也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哀吾生之须臾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8.下面对两个文段的叙述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第一段,借客人之口,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抒发了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B.第一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运用短句,一气贯注,从音韵节奏上反映了曹操领军征战的豪迈气慨。
C.第二段用江水、明月作比较,引出哲理论述,起到了画龙点睛,道明主旨的作用。
D.选文两段主客问答,表现了作者内心矛盾终又旷达乐观的复杂心情。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司马迁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曲:委屈
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逆:拂逆,触犯
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敬畏
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驽:愚笨,拙劣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不赂者以赂者丧
B.蔺相如固止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而相如廷叱之作《师说》以贻之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击沛公于坐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而又何羡乎?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吾属今为之虏矣!

翻译下面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士君子之所能不能为: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①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②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苟子·非十二子第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8题。
世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曰犹恐惧,思索贤佐,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此其后生者也。
昔者郭君出郭,谓其御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梁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者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注释]本节选的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问者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曰:“犹言‘先醒'也。”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当:适合,恰当
B.宋人迎而复之复:使……复位
C.曰:“何备也!”备:准备
D.御自易以块易:替换
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寡人)是以忧也。
B.天下元贤而君独贤,(国)是以亡也。
C.曰:“何不以(之)谏也?”
D.臣欲进谏,恐先(于)郭亡,是以不谏也。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德行威望都很高,但还忧心忡仲,根本原因是诸大夫的见解不如自己高明。
B.宋昭公在悟出自己出亡的原因之后,改操易行,安义行道,得以扬美名于宋。
C.郭君终未被御者点醒,穷途末路还陶醉在“独贤”的光环中,慨叹作贤者的不易。
D.本文用三个故事形象地诠释了“先生者”“后生者”“不生者”的区别,令人警醒。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