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 )
| A.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 B.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
| C.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制度 |
| D.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 A.秦朝的太尉 | B.清朝的军机处 |
| C.宋朝的通判 | D.唐朝的中书省 |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两组镜头,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议事,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最后由皇帝决定。
电视剧乙:徐州府爆发洪灾,内阁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明 | B.汉、宋 | C.汉、明 | D.秦、唐 |
史学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比例增加说明
| A.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 | B.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 |
| C.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 | D.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 |
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
| A.散漫自私意识 | B.血缘亲族团结 |
| C.家族观念流行 | D.社会宗法观念 |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
|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