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过2 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一大批艰苦创业的知识分子和英雄模范,构筑了新中国的精神家园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复兴之路》解说词
回答:(1)依据材料列举“经过2 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建设、
科学技术方面各取得的成就。
材料二 1960年代,新中国追赶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的速度慢了下来。而这一时期,中国的近邻日本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国民收入在7年里增加了一倍。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行,使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猛增了一倍多。1968年日本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 ,
——《复兴之路》解说词
(2)二战后以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重重困难之中,人们渴望着一股强劲的新风,吹散笼罩在前进道路上的浓重迷雾,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严峻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需要所有中国人对这个重要命题做出回答,正在穿越历史三峡的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出现。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所学说明“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是怎样出现的?其为现代化建设提出
哪些创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
——《日知录》卷一八
材料二: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为罪不容诛”。
——礼科给事中张问达弹劾李贽上疏
材料三: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因而,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有哪些“叛圣”、“非圣”、“排击孔子,别立褒贬”的观点?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评述李贽的思想有哪些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共同特征。“他们发起一系列的革命原则”主要有哪些?
(4)根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思想的主要来源。
自古以来的政治发展史中,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这表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成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该法案的通过有何意义?
材料二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这里的“笼子”指白宫)——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⑵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材料三美、英国家政体比较
比较项目 |
美国 |
英国 |
政体 |
① |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
② |
世袭 |
国家元首任职 |
任期制 |
③ |
国家元首权限 |
有实权 |
无实权 |
政府首脑 |
④ |
首相 |
⑶补充完成材料三表格,写出①②③④所对应内容。
⑷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美国和英国政治体制在性质和作用上有何相同点?
古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而罗马法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1/7,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乡镇的大小。
在古希腊,每一城邦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希腊城邦的特点。
材料二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里。
——伯利克里
⑵材料二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突出特点?你是如何认识伯利克里所说的“政权在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里?”
材料三第9表不得提案任何仅涉及某一个人的法律;如果处罚关系公民的人身或生命,必须由公民大会,且须由监察官审查登记之公民决定。一位合法任命的法官或仲裁人如果司法时有受贿情事,将受死刑之惩处……任何人不得将任何尚未定罪的人,置于死地。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⑶有人说《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这种看法合理吗?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看法。
材料四夫妻双方离婚的法定原因,其中片面离婚有下列三种:一是友好离婚,即由一方提出,但不是由于对方的过失而另有正当原因,对当事人双方都不加制裁;二是有正当原因离婚,即因对方有过失而提出离婚的;三是无原因片面离婚,一方主张离婚却无任何正当理由,以致无过失一方遭受损失,这种离婚虽获准许,但对主张离婚的一方给予制裁。
---《查士丁尼第117号新敕令》
材料五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惟有法律的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
⑷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罗马法的特点。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马法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灭掉了关东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一统天下”。赢政召开了由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动、廷尉李斯等重要公卿参加的朝廷会议。会议商讨的主题有: 一 、议定皇帝名号。二、“封建”还是“郡县”?三、再兴“封建”论,却发“焚书”难。
⑴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前两个主题商讨的结果如何?
材料二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⑵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委百司商量”国事的主要理由。他如何“委百司商量”国事?
材料三: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业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宣宗时期,……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可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
——百度百科
⑶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内阁主要职责,据此概述明朝政治的特点。
⑷综上材料,分析朝议制度的利弊。
追求公平公正、致力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四 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
——据陈功《家庭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举两例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