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阏yù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用事者:主事的人
B.王用之治国赋 治:管理
C.秦军鼓噪勒兵 鼓噪:击鼓呐喊
D.赵奢既已遣秦间 遣:派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故以羊易之也
B.又召乐乘而问焉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C.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老
D.先据北山上者胜 古之学者必有师
3.从文言句式看,下面句子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奢以法治之B.平原君以为贤
C.秦军军武安西 D.间以报秦将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奢“胆识谋略不凡”的一组()
①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②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④军国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⑤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A.①②④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有识,敢于坚持原则,依法从严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的主事者。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
C.面对强秦伐韩,在是否援韩的问题上,赵国应对之策难定时,赵奢力主救韩,表现了非凡的胆识。
D.秦军的奸细潜入赵军营区,赵奢趁此施计,让其被表象蒙骗,中圈套而归,终使秦军大败。
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
译文: 。
(2)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译文: 。
(3)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段
游褒禅山记(节选)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后赤壁赋(节选)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
B.则或咎其欲出者或:有人。 |
C.顾安所得酒乎顾:回头看。 |
D.攀栖鹘之危巢危:高。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B.火尚足以明也 予乃摄衣而上以待子不时之须 |
C.有怠而欲出者 |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藏之久矣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进行考释,不似一般的写景文字,而是具有学者的实证精神。 |
B.褒禅山是借唐代一个曾在那里筑舍定居的高僧的名字来命名的,也被称为“华山”,是因为寺院旁有一个华山洞。 |
C.《后赤壁赋》中“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
D.《后赤壁赋》一文写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
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译文:
(2)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 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怕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迫洛阳迫:逼迫 |
B.有牧人御众之才牧:统治 |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引:带领 |
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修:美好 |
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②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③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④询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⑤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⑥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做河内太守。 |
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 |
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
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 |
把上面文中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独孤信,云中(今山西大同)人也,本名如愿。魏初有四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为部落大人,与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自云中镇武川,因家焉。父库者,为领人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瑰,由是知名。后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自修饰服章,军中号为独孤郎。及尔朱氏破葛荣,以信为别将。从征韩娄,信匹马挑战,禽贼渔阳王袁肆周。后以破元颢党,赐爵受德县侯,迁武卫将军。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周文帝已统岳兵,与信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瀍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从我,世乱识忠良,岂虚言哉!”进爵浮阳郡公。时荆州虽隐东魏,人心犹恋本朝,乃以信为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兼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以招怀之。既至,东魏刺史辛纂出战,信纵兵击纂,大败之。都督杨忠等前驱斩纂,于是三荆遂定。东魏又遣其将高敖曹、侯景等奄至。信以众寡不敌,遂率麾下奔梁。居三载,梁武帝方许信还北。信父母既在山东,梁武帝问信所往,答以“事君无二”。梁武义之,礼送甚厚。大统三年至长安,以亏损国威,上书谢罪。魏文帝付尚书议之。七兵尚书、陈郡王玄等议,以为既经恩降,请赦罪复职。诏转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寻拜领军将军。
六年,侯景寇荆州,周文令信与李弼出武关,景退。即以信为大使,尉抚三荆。寻除陇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人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拥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人愿附者数万家。周文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十六年,迁尚书令。六官建,拜大司马。周孝闵帝践阼,迁大宗伯,进封卫国公,邑万户。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过,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信美风度,雅有奇谋大略。周文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震邻国。东魏将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为檄梁文,矫称信据陇右,不从宇文氏,乃云“无关西之忧”,欲以委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信长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元贞后,第七女隋文献后。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北史 独孤信传》有删节)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表信为大都督表:上表推荐。 |
B.捐妻子从我捐:捐献。 |
C.梁武义之义:以……为义,认为有信义。 |
D.信美风度,雅有奇谋大略 雅:平素、向来。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独孤信“有影响力”的一组是
①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②流人愿附者数万家
③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④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⑤矫称信据陇石⑥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孤信原来的名字叫独孤如愿,因为他在担任陇右刺史时,判案快速,关爱百姓,信誉在远近闻名,所以被周文帝赐名后,改称独孤信。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分别成为北周、隋朝以及唐朝的皇后,这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
B.独孤信作战非常勇敢,在征讨韩娄一战中,他曾单枪匹马出阵挑战,擒获了渔阳王袁肆周,被赐爵爰德县侯并被提拔为武卫将军。 |
C.独孤信在荆州与东魏的军队作战时,他认为敌我众寡悬殊,无法取胜,便率领部队投奔南梁。三年后,当梁武帝问他回到哪里去,他答说“事君无二”,表示要归顺梁武帝。梁武帝被他感动,送了丰厚的礼物给他。 |
D.独孤信五十五岁时,晋公宇文护想杀死独孤信,但又因为独孤信的名望太重,宇文护不想亲自杀他来显示自己的罪恶,于是便逼迫得孤信在家中自杀。 |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
(2)周孝闵帝践阼,迁大宗伯,进封卫国公,邑万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论虞常论:谈论 |
B.畔主背亲畔:同“叛” |
C.天雨雪雨: 下 |
D.羝乳乃得归乳:生子 |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何谓相坐何:副词多么 |
B.空以身膏草野以:介词凭借 |
C.后虽欲复见我虽:连词即使 |
D.匈奴之祸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 |
B.面对卫律的劝降,苏武的表现是:“不动”“不应”“大骂”。 |
C.北海牧羊时生活异常艰苦,但苏武的爱国意志却历久不磨。 |
D.苏武的爱国心不仅感动了虞常等人,也让匈奴人对他敬若神明。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②单于愈益欲降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②?且与其从辟人之士③,岂若从辟世之士④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注释]
①悠悠:即滔滔,洪水泛滥周流貌,此处形容坏人到处横行时局动乱荡的社会状况。
②而谁以易之:而,同“尔”,你,你们;以,与;谁以,即“谁与”,与谁(和谁一起)的意思;易,改变。
③辟人之士:辟,同“避”,躲避之意;避人之士,指避开无道的人以求天下大治的人,这里实际指孔子。
④辟世之士:即隐士,他们不仅仅避开无道的人,还避开整个乱世,这里指桀溺、长沮等人。
⑤“鸟兽”句:与鸟兽同群暗指隐居山林。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C.敛赀财以送其行 |
D.去叶,反于蔡 |
与例句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A.不能容于远近 |
B.襟三江而带五湖 |
C.雄州雾列 |
D.使人听此凋朱颜 |
“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
B.子,孔丘之徒与 |
C.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 |
D.商声主西方之音 |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为有国者所羁
A.何以伐为 |
B.申之以孝悌之义 |
C.求人可使报秦者 |
D.予羁縻不得还 |
请根据选段归纳孔子和庄子的政治态度。(各不超过15字)
孔子:
庄子: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