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
游褒禅山记(节选)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道,其文漫灭其为犹可,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后赤壁赋(节选)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B.则或咎其欲出者或:有人。
C.顾安所得酒乎顾:回头看。
D.攀栖鹘之危巢危: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火尚足以明也
予乃摄衣而上以待子不时之须
C.有怠而欲出者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藏之久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褒禅山记》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进行考释,不似一般的写景文字,而是具有学者的实证精神。
B.褒禅山是借唐代一个曾在那里筑舍定居的高僧的名字来命名的,也被称为“华山”,是因为寺院旁有一个华山洞。
C.《后赤壁赋》中“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D.《后赤壁赋》一文写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译文:                                                                          
(2)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既然
②敢以烦执事  敢:怎敢、不敢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使者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
⑤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因为
⑥既东封郑封:封赏
⑦若不阙秦阙:侵损、削减
⑧唯君图之唯:希望

A.①③⑤⑦ B.②③④⑤ C.③④⑥⑧ D.②③⑦⑧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晋,何厌之有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击沛公于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类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越国以鄙远
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⑥此亡秦之续耳
⑦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①③│②④│⑤⑧│⑥│⑦ B.②③│④⑥│①⑤│⑦⑧
C.③⑦│②④⑥│⑤│⑧│① D.①③⑥│②④⑦│⑤⑧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王缙,字夏卿,本太原祁人,后河中。少好学,与兄维俱以名闻。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禄山乱,擢太原少尹,佐李光弼,以功加刑部侍郎,迁兵部。太原将王无纵、张奉璋恃功,以缙儒者之,不如律令,缙斩以徇,诸将股栗。再岁还,以本官复知政事。时元载专朝,天子拱手,缙曲意附离,无敢忤。又恃才多所狎侮,虽载亦疾其凌靳也。京兆尹黎干论事执,载恶之,缙折干曰:“尹,鄙贱之人,安晓朝廷事?”缙素奉佛,不茹荤食肉,晚节尤谨。妻死,以道政里第为佛祠,诸道节度、观察使来朝,必邀至其所,讽令出财佐营作。初,代宗喜祠祀,而未重浮屠法,每从容问所以然,缙与元载盛陈福业报应,帝意向之。由是禁中祀佛,讽呗斋薰,号“内道场”,引内沙门日百馀,馔供珍滋,出入乘厩马,度支具禀给。或夷狄入寇,必合众沙门诵《护国仁王经》为禳厌,幸其去,则横加赐与,不知纪极。京戡上田美产,多归浮屠。虽藏奸宿乱踵相逮,而帝终不悟,诏天下官司不得棰辱僧尼。初,五台山祠铸铜为瓦,金涂之,费亿万计。缙给中书符,遣浮屠数十辈行州县,敛丐赀货。缙为上言:“国家庆祚灵长,福报所冯,虽时多难,无足道者。禄山、思明毒乱方煽,而皆有子祸,西戎内寇,未及击辄去,非人事也。”故帝信愈笃。群臣承风,皆言生死报应,故人事置而不修。大历政刑,日以堙陵,由缙与元载倡之也。性贫冒,纵亲戚僧尼招纳财贿,锱铢相较,若市贾然。及败,刘晏等鞫其罪,同载论死,晏曰:“重刑再覆,有国常典,况大臣乎!法有首从,不容俱死。”于是以闻,上悯其耄,不加刑,乃贬括州刺史。建中二年死,年八十二。
(节选自《新唐书·王缙传》)
【注释】①凌靳:línglìn冒犯戏弄;②堙陵:yīnlíng犹度置,败落。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太原祁人,后河中客:客居。
B.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举:推选。
C.侍御史、武部员外郎历:历任。
D.以缙儒者之易:轻视。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缙“性贪冒”的一组是
①讽令出财佐营作②馔供珍滋,出入乘厩马
③京畿上田美产④五台山祠铸铜为瓦,金涂之,费亿万计
⑤遣浮屠数十辈行州县,敛丐赀货⑥锱铢相较

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缙自幼好学,和兄长王维都很有名声。“安史之乱”时,王缙协助李光弼守太原,颇有功绩,加任刑部侍郎。
B.在太原少尹任上,王缙整肃纪律,将恃功自居不受约束的太原将王无纵、张奉璋等以军法处斩,全军将校再不敢居功自傲或玩忽职守。
C.王缙是虔诚的佛教徒,不吃肉食荤。妻子死后,他把宅邸改为佛寺。他和朝臣大谈福业报应,使原先喜好立祠祭神的皇帝都有意向佛了。
D.王缙使代宗笃信佛教,并深信只要如此,唐朝即便一时遭受什么灾难也能免于覆亡。群臣顺奉这种风气,都不理人事而大谈生死报应,政令刑罚日益废置。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元载专朝,天子拱手,缙曲意附离,无敢忤。
(2)重刑再覆,有国常典,况大臣乎!法有首从,不容俱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每题2分,共6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荆轲刺秦王》节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B.愿国为内臣举:全、整个
C.乃朝服,设九宾朝服:上朝的衣服
D.荆轲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
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②秦舞阳色变振恐 
③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④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⑤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官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礼品
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感到奇怪
C.轲既取图奉之,:发放
D.秦王方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通“环”,围绕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荆轲沉着机智的一项是()
①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②倚柱而笑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④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⑤恐惧不敢自陈⑥右手持匕首揕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到了秦国,用重金收买了秦王宠臣蒙嘉,经蒙嘉进言,取得秦王的完全信任,得以进见秦王。
B.荆轲、秦武阳进见秦王时,秦武阳害怕得脸色都变了,荆轲回头讥笑他,并向秦王做了圆说,消除了秦王的猜疑。
C.荆轲追杀秦王,在场君臣都惊呆了,惊慌失措,失去了常态,赤手空拳与荆轲搏斗。
D.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秦王又怕又急,不知所为,侍臣们提醒才醒悟过来,拔剑杀荆轲。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辄挟册以诵。兄为吏,忤知县系狱。爵投牒直之,并系。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服阕,起故官。
帝经年不视朝。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方士陶仲文加宫保,而太仆卿杨最谏死,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二十年元日,微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作颂称贺。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帝大怒,下诏狱拷掠之,复杖于廷,谪韶州经历。
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帝震怒,立下诏狱搒掠,血肉狼籍,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不许纳饮食。屡滨于死,处之泰然。既而主事周天佑、御史浦鋐以救爵,先后棰死狱中,自是无敢救者。
逾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再逾年,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历五年不释。至二十四年八月,有神降于乩。帝感其言,立出三人狱。未逾月,尚书熊浃疏言乩仙之妄。帝怒曰:“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纷至矣。”复令东厂追执之。爵抵家甫十日,校尉至。与共麦饭毕,即就道。尉曰:“盍处置家事?”爵立屏前呼妇曰:“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比三人至,复同系镇抚狱,桎梏加严,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二十六年十一月,大高玄殿灾,帝祷于露台。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传诏急释之。
居家二年,一日晨起,大鸟集于舍。爵曰:“伯起之祥至矣。”果三日而卒。隆庆初,复官,赠光禄卿,任一子。万历中,赐谥忠介。 ------ 《明史 ·杨爵》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投牒直之,并系:拘囚
B.从同郡韩邦奇游:交往
C.爵抵家十日甫:刚刚
D.三人至比:等到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爵敢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
②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
③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④帝震怒,立下诏狱榜掠
⑤屡滨于死,处之泰然⑥左右观者为泣下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爵少年时曾为兄长鸣冤。后来中进士后被授官行人,出使王府回来后向皇帝进言,得到同意。
B.因为杨爵上疏诋毁符瑞,嘉靖帝大怒,下令锦衣卫将他下狱进行刑讯。狱卒摸不清皇帝的意图,不准家人给杨爵送饭,因而杨爵几乎死去。
C.在扶乩时,嘉靖皇帝被神言感动,下令释放杨爵等三人,但后来又命令东厂追捕他们。杨爵被捕时非常镇定,围观的人对此感动流泪。
D.嘉靖帝因火灾在露台祈祷时,听见火光中有呼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虽然很不情愿释放他们,但因怕神降罪,所以就把他们放了。

翻译下列句子 (每小题5分,共10分)
(1)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
(2)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