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 B.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
| C.姚莹的《康輶纪行》 | D.洪仁歼的《资政新篇》 |
明末诗人周灿咏《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注:盛泽,镇名)下列对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①江浙地区蚕丝业兴盛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商品经济发达④浙江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明朝人陆楫认为:“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何者?势使然也。……盖俗奢而逐末者众也。”可见,在陆楫看来
| A.提倡奢侈刺激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B.消费需求推动了明朝工商业的发展 |
| C.民风勤俭之地的经济发展必然缓慢 | D.重农抑商思想不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
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主要说明
|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B.重商主义观念十分盛行 |
| C.重农抑商观念影响深远 | D.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 |
右图是一件中国古代的著名瓷器,据所学知识判断它可能属于
| A.民间手工业品 |
| B.史前手工艺品 |
| C.官营手工业品 |
| D.家庭手工业品 |
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 A.小农经济盛行 |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
| C.商品流通不畅 | D.手工业生产技术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