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的某个阶段,人们在理论上认识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分开的,在保持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权下放给企业,正是沿着这样的改革思路,我们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据此可知,这个阶段( )
A.农村承包制在改革中全面推行 |
B.中国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
C.一批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
D.中国经济实现了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乡村小学教师把《从军歌》教给一代又一代的农家子弟:“共和国号召我们,我们要懂得胜利或懂得牺牲,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生存,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献身。”这表明
A.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 | B.法兰西民族主义萌发 |
C.法国人民建立共和的愿望强烈 | D.共和政体在法国日益深入人心 |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度,华盛顿曾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华盛顿此语主要是针对什么而言
A.各邦联之间不团结,经常内讧 |
B.独立后的美国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类型 |
C.中央权力极小,对各州缺少控制力 |
D.美国享有高度的民主制度 |
法国历史学家基佐在《1640年英国革命史》一书中叙述查理一世被审判时的情景:“第三次开庭在1月23日,情形还是同过去一样,人民向国王表示同情,且变得日益热烈起来。盛怒的军官们及士兵们虽然大声叫喊‘执行法律,杀头!’也是无济于事。……‘上帝拯救国王’的群众呼声在四面八方起伏回荡。”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专制统治的民意基础强大 | B.内战后议会取得了绝对的权威 |
C.建立共和政体的群众基础良好 |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具有复杂性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提高行政效率 |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