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表明:
①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②中国共产党居于领导地位③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诞生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确立⑤新中国建立的条件完全成熟
A.②③④⑤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
A.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 B.改变了中国人观察世界的角度 |
C.迎合了统治者“天朝上国”的心理 | D.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 |
有学者认为,夏商西周确立了封建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体制的否定。秦统一后,确立新的体制,又是对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否定。这种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反—合阶段。而隋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元代的行省制相当于其中的“合”。由此,作者认为行省制
A.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
B.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
C.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
D.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摒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
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 B.理学影响有限,文化教育落后 |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
《礼记·王制》:“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材料表明西周礼乐制的特点是
A.威慑性、实效性 | B.制度性、强制性 |
C.等级性、仪式性 | D.规范性、持久性 |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这表明()
A.具有商业交易凭证功能 | B.政府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
C.具有货币兑换凭证功能 | D.提高了商贾的社会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