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译文:
(1)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2)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1.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
2. |
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
3. |
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②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注释:①孟敬子,鲁国大夫。②笾豆:“笾”古代一种竹制的礼器,祭祀时用于盛果脯,“豆”古代盛食物盛肉的器皿。(3)伐:夸耀。 (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8.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曾子病危时对鲁国大夫孟敬子的嘱咐。后来沿用这一说法,常用于一个人临终前对别人的真诚的劝告。 |
B.曾子提出君子应重视三个方面的道德——容貌谦和严肃、脸色正派庄重、言词得体,以此来提高修养。 |
C.曾子认为国家政事的处理要符合礼的规范,祭祀和礼节仪式应由主管的官吏去办。 |
D.第二则材料中“犯而不校”是曾子对犯了错误而不愿改正的人的批评。 |
9.曾子和颜回都认为学习上应保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选段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8题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16、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属:归属
B见乘舆车骑,即走耳走:走出来
C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令:使,让
D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公共:共同遵守
1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以为行已过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祖逖闻鸡起舞》)
B今法如此而更重之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鸭子捉兔》)
C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陈蕃愿扫除天下》)
D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项羽志大才疏》)
18、与“匿桥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廷尉,天下之平也
B是法不信于民也
C大丈夫┅┅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班超投笔从戎》)
D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画家赵广不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②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注释:①孟敬子,鲁国大夫。②笾豆:“笾”古代一种竹制的礼器,祭祀时用于盛果脯,“豆”古代盛食物盛肉的器皿。(3)伐:夸耀。 (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8.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曾子病危时对鲁国大夫孟敬子的嘱咐。后来沿用这一说法,常用于一个人临终前对别人的真诚的劝告。 |
B.曾子提出君子应重视三个方面的道德——容貌谦和严肃、脸色正派庄重、言词得体,以此来提高修养。 |
C.曾子认为国家政事的处理要符合礼的规范,祭祀和礼节仪式应由主管的官吏去办。 |
D.第二则材料中“犯而不校”是曾子对犯了错误而不愿改正的人的批评。 |
9.曾子和颜回都认为学习上应保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选段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旗亭画壁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shì买)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限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下里巴人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鬓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成万仞山。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人谐笑。
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竟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唐]薛用弱《集异记》卷二
[注]旗亭:即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
8.下列划等号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寻续而至寻:寻找
B.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讴:唱歌
C.田舍奴,我岂妄哉!妄:狂妄
D.诸伶不喻其故喻:明白
9.下列每组中加点匠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适则引手画壁曰
控蛮荆而引瓯越
B.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
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
C.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
即捕得二三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D.黄河远上白云间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
10.对上面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为唐传奇,已经抛弃了六朝志怪“列异”“搜奇”的特性,转而记叙活生生的现实人物,虽可能有虚构成分,但叙述婉转,对话生动,细节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