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分析诗词名句的表达技巧
4、“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搔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冯至
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
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
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连,
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
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
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生长,我们的忧愁
是某某山坡的一棵松树,
是某某城上的一片浓雾;
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
填空。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   )人,(    )家,教授。代表作有诗集《昨日之歌》(     )散文集《山水》等。
古人“登高临远”往往触景生情,或怀思或言志,而此诗却和古人的意境大大不同,请你谈谈诗人《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上》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或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回答问候的问题。
赞美穆旦
走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
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
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
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
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
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
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
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
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
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
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
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
多少次跟来的是临到他的忧患;
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嚣,欢快,
然而他没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
再一次相信名词,溶进了大众的爱,
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
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
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
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在群山的包围里,在蔚蓝的天空下,
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
在幽深的谷里隐着最含蓄的悲哀:
一个老妇期待着孩子,许多孩子期待着
饥饿,而又在饥饿里忍耐,
在路旁仍是那聚集着黑暗的茅屋,
一样的是不可知的恐惧,一样的是
大自然中那侵蚀着生活的泥土,
而他走去了从不回头诅咒。
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
为了他我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因为他,我们是不能给以幸福的,
痛哭吧,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痛哭吧,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一样的是这悠久的年代的风,
一样的是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
无尽的呻吟和寒冷,
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
它吹过了荒芜的沼泽,芦苇和虫鸣,
一样的是这飞过的乌鸦的声音。
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
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
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
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填空。穆旦,原名(),现代(),()诗派的代表,他的创作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代表诗集有《》、《》《》。
这首诗中,作者着力刻画一个怎样的形象?
这首诗,作者把任务放在广阔的画面中,你觉得诗中的形象处在怎样的背景中?
诗章反复咏唱的一句话“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谈谈这句话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4分)
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九·一八
二00五年九月十八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但也是“九·一八”事件的国耻纪念日。
——题记
可以不在盛唐的马上听风
可以隐忍力量,保持火药黑色的沉默
可以让西伯利亚的寒雪遍撒江南,
不忍那柄东来的刺刀,插在难圆的月上
衣衫挡不住贞洁,贫穷阻碍不了坦克的履带
那一块块膏药,无处不是土地的创伤
流血的日子,七十四年的遗恨
在一根沙布上,紧紧缠缚着受伤的心脏
唯有让孩子读书,深记那一篇
东北抗联被数倍的鬼子和豺狼白骨山岗
将成吨的炸药,落在祖国的尊严上
只是有些孩子还读不到书,还是祖辈的模样
今天的月亮圆了。借的是恒星的光芒
花红酒绿的长廊,消磨着无聊的时光
那把现代化和疯狂压进枪膛的鬼子
何时扣动扳机?谁能担保
中秋和“9·18”国难同在一天,多少让人有许多的感叹,诗人在感叹的同时也发出了警告,找出这一句,说说你的理解。
“衣衫挡不住贞洁,贫穷阻碍不了坦克的履带”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将成吨的炸药,落在祖国的尊严上/ 只是有些孩子还读不到书,还是祖辈的模样”你是怎么理解这诗句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