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两首古典诗歌,完成: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这句虽然写声音,但是读者却可以看见人格化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2.对下面这首唐诗的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梧桐是高树,一个“梳”字,说明梧桐上很少叶子,稀稀疏疏,给人一种衰败的感觉,营造一种凄凉的气氛。
B.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后两句中“自”,“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D.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赫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中,是和“清”不相容的,但是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正是为“清”无须籍“贵”作反铺垫。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
赠内人①
张祜
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唯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 剔开红焰③救飞蛾。
【注】①内人: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②禁门:宫门。③红焰:指灯芯。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细读第一句,说说诗人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唐多令 惜别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②漫:空,徒劳。“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这首诗的首句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