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提出“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主要是因为
A.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围剿” |
B.日军在沦陷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
C.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扫荡” |
D.敌强我弱的战争态势 |
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 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
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
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
行业 |
1912年 |
1920年 |
平均年增长率(%) |
|
棉纺织业 |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
509564 |
1598074(1922年) |
12.1 |
机器面粉业 |
华商厂产量(万包) |
1966(1913年) |
8316(1921年) |
19.8 |
电力业 |
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 |
12013 |
29602 |
11.9 |
机械采煤业 |
华商矿产量(吨) |
416558 |
3279757 |
29.4 |
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
①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②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③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④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A.①②④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②③ |
老舍的著名话剧《花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力
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 |
B.提倡使用国货 |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
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