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关于“是与非”的问题,甲乙两位同学,展开了争论。
甲说:“是就是是,非就是非。”
乙说:“《庄子·齐物论》指出‘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回答: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角度说明如何断定是与非?为什么?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1:2008年、2007年广东省1-9月份出口增幅变化统计





注: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众多中小企业的订单急剧减少,2008年11月广东出口贸易零增长,进入了发展的“寒冬”。广东省1--9月倒闭的企业有5万多家,其中以“重灾区”珠三角的企业居多。
材料2:据报道,广东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对国外技术依存度在70%以上。产品以贴牌加工生产为主,出口占70%以上。中小企业贷款在总贷款的余额中只占20%左右,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中小企业老板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只有10%,初、高中水平的人居多。
材料3:面对中小企业的困境,广东省政府积极引导它们由出口欧美市场转向东南亚市场,由出口导向型转向国内市场;落实国家自2009年1月1日起推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为企业减少税负将达130亿左右;广东商业银行增加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大面积提高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的比重;省财政安排16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其中有10亿元重点用于扶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贷款贴息或补助,把科技型、高技术含量的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支持的对象。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1)我省中小企业出口放缓,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请为广东省政府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寒冬”提几点建议。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所提问题。
材料1:中国与发达国家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较表

国家
教育事业
卫生事业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中国
4.6%
3.7%
6.5%
2.4%
发达国家
14.2%
11.3%
10.1%
6%

材料2:对民生领域的历史欠账,有些是因为当年国家财力不够无法解决。2008年下半年公布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出台了一系列保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改善民生被放在突出的位置:

2008.8.15
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2008.10.19
国务院降低住房交易税费。
2008.10.21
财政部进一步扩大财政补贴“家电下乡”范围。
2008.10.22
社会保障部对回乡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培训。
2008.10.17
上调扶贫标准,对人均年收入1067元以下的农村人口实施帮扶政策。
2008.11.6
国务院提高居民基本养老标准和农村最低保障、合作医疗水平。

材料3:扩大内需保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因为民生欠账多、城乡与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大,政府要动用手中财力去“偿还”欠债、“填平”差距。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能做的事情就多了,但是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它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1)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社会事业支出方面有何差距?
(2)怎样理解材料3中“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
(3)结合材料,为政府解决“民生欠账”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综合探究题。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说明。
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并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明确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呈现出巨大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多数中国人带着“拥护党、感谢政府”的朴素感情参加政治活动,凡事按“领导意思做”,不怀疑、不反对;“文革”所演绎的“大民主”,用情感代替理性,用人治代替法治的政治参与,收获的却是混乱、倒退、浩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公民在政治参与时,根据法律、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把握自己的行为。在基层民主自治过程之中、在重大公共决策的征求意见之中、在各种竞争性选举之中,都能看到公民理性行为。
材料三近年来,农民工因权益遭受侵害,自感解决无望而采取极端方式抗争或群体性堵路、堵门等事件屡有发生。专家认为,与上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少选择沉默,更容易选择极端、群体性甚至是报复性的抗争方式。
(1)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你认为我国为什么要把“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如果以“‘文革’时期公民政治参与与改革开放以来多数公民政治参与之比较”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你提交的报告中你准备如何陈述两种政治参与的本质区别。(6分)
(3)如果你是一名政府官员,你认为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应如何防止材料三中情况的发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份
1978年
1980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7年
2008年
GDP总额
1473
1882
3546
7208
11985
22439
32508
42953

注:其中,GDP总量世界排名1978年第十,2000年第六,2007年跃居第三。
表二: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单位:元)

年份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43
134
2008年
15781
4761

注:其中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倍;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材料二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改革开放3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经过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包括: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表一、表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认识
(3)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怎样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阅读材料,利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五”期间,我国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对外经济合作业务遍及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了“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对外经济合作拓展到以工业制造、建筑、石油化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等行业为主,并广泛涉及国民经济其它诸多领域。全方位、宽领域的“走出去”格局逐渐形成。
材料二面对历史罕见的世界金融危机,2008年11月上旬,中国果断推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4万亿投资计划”,“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也同步出台,此后又相继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刺激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对相关行业企业构成实际利好,对其他关联产业也有望形成较好的带动。
(1)分析我国实行为什么实施“走出去”战略?
(2)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对外经济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3)请你从企业的角度,就我国企业应该如何化危为机提出合理化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