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①。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注解:①驷不及舌: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驷,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1)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②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2)孔子和其弟子的话体现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日:“彼以骑蹴我,走将安焦!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败,语连聚。帝日:“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十九》)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先归,留聚俟之俟:等待 |
B.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副:辅佐 |
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次:处所 |
D.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课:考核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
B.士诚复人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
C.士诚复人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
D.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谊。他在行 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 |
B.费聚处事果断。对于张家堡的民兵,采用恩威并重的谋略,费聚洞察忠奸,及时向太祖反馈。他偕同太祖机智地擒获其首领。 |
C.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自始至终独挑大梁,使其闻风丧胆。在拦击海盗时,势如破竹,同样表现出色。 |
D.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步卒惧,欲走。太祖日:“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
(2)帝日:“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竞坐党死,爵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五年举于乡,从陈献章游,不乐仕进,母命□出,乃入南京国子监。十八年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抚其卷曰:“非白沙之徒不能为此”。置第二。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时王守仁在吏部讲学,若水与相应和。寻丁母忧,庐墓三年。筑西樵讲舍,士子来学者,先令习礼,然后听讲。
嘉靖初,入朝,上经筵讲学疏,谓圣学以求仁为要。已,复上疏言:“陛下初政,渐不克终。左右近侍争以声色异教蛊惑上心。大臣林俊、孙交等不得守法,多自引去,可为寒心。亟请亲贤远奸,穷理讲学,以隆太平之业。”又疏言日讲不宜停止,报闻。明年进侍读,复疏言:“一二年间,天变地震,山崩川涌,人饥相食,殆无虚月,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已,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教士。拜礼部侍郎。仿《大学衍义补》,作《格物通》,上□朝,历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南京俗尚侈靡,为定丧葬之制颁行之。老,请致仕,年九十五卒。
若水生平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献章。年九十,犹为南京之游。过江西,安福邹守益,守仁弟子也,戒其同志曰:“甘泉先生来,吾辈当宪老而不乞言,慎毋轻有所论辩。”若水初与守仁同讲学,后各立宗旨。守仁以致良知为宗,若水以随处体验天理为宗。守仁言若水之学为求之于外,若水亦谓守仁格物之说不可信者四。又曰:“阳明与吾言心不同。阳明所谓心,指方寸而言。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一时学者遂分王、湛之学。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墓三年庐:建造房屋 | B.以隆太平之业隆:使兴盛 |
C.明年进侍读进:进献 | D.殆无虚月殆:几乎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母命□出,乃入南京国子监
②已,迁南京国子监祭酒,作《心性图说》□教士
③仿《大学衍义补》,作《格物通》,上□朝
A.则以于 | B.之以于 | C.则而且 | D.之而且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
B.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
C.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
D.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时/而后亲贤之训/明医不以深锢之疾/而废元气之剂/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华以裨圣学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湛若水跟从陈献章学习,不乐于追求功名,后来依从母亲的命令出仕做官,就到了南京国子监学习。 |
B.嘉靖初年,湛若水进入朝中做官,第一次上书就告诫皇帝要亲贤臣、远小人,致力于太平大业。 |
C.湛若水一生担任过很多官职,历任当时南京的国子监祭酒,吏部、礼部、兵部尚书等。 |
D.在湛若水经过当时的江西的时候,安福人邹守益告诫同仁不要轻易和湛若水进行辩论。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大臣林俊、孙交等不得守法,多自引去,可为寒心。
②南京俗尚侈靡,为定丧葬之制颁行之。老,请致仕。
(2)湛若水如何评价王守仁的学说?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的题。
崔昂,字怀远,博陵安平人也,年七岁而孤,性端直少华,沉深有志略,坚实难倾动。
世宗入辅朝政,召为开府长史。时勋将亲族宾客在都下,放纵多行不轨,孙腾、司马子如之门尤剧。昂受世宗密旨,以法绳之,未几之间,内外齐肃。迁尚书左丞,其年,又兼度支尚书。左丞之兼尚书,近代未有,唯昂独为冠首,朝野荣之。
武定六年,甘露降于宫阙,文武官僚同贺显阳殿。魏帝问仆射崔暹、尚书杨愔等曰:“自古甘露之瑞,汉、魏多少,可各言往代所降之处,德化感致所由。”次问昂,昂曰:“案《符瑞图》,王者德致于天,则甘露降。吉凶两门,不由符瑞,故桑雉为戒,实启中兴,小鸟孕大,未闻福感。所愿陛下虽休勿休。”帝□敛容曰:“朕既无德,何以当此。”
后迁散骑常侍,兼太府卿、大司农卿。二寺所掌,世号繁剧,昂校理有术,下无奸伪,经手历目,知无不为,朝廷叹其至公,又奏上横市妄费事三百一十四条。其年,诏删定律令,损益礼乐。昂素勤慎奉敕之后弥自警勖部分科条校正今古所增损十有七八。转廷尉卿。昂本性清严,凡见黩货辈,疾之若仇。
一日,帝召昂于御坐前,谓曰:“旧人多出为州,我欲□台阁中相付,当用卿为令仆。”后,九卿以上陪集东宫,帝指昂及尉瑾、司马子瑞谓太子曰:“此是国家柱石,汝宜记之。”未几,复侍宴金凤台,帝历数诸人,咸有罪负,至昂曰:“崔昂直臣,魏收才士,妇兄妹夫,俱省罪过。”天保十年,帝特召昂至御所,曰:“历思群臣可纲纪省闼者,唯冀卿一人。”即日除为兼右仆射。数日后,昂□入奏事,帝谓尚书令杨愔曰:“昨不与崔昂正者,言其太速,欲明年真之。终是除正,何事早晚,可除正仆射。”明日,即拜为真。后坐事除名,卒祠部尚书。(选自《北齐书·崔昂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案《符瑞图》案:查,考查 |
B.昂校理有术校:审查 |
C.俱省罪过省:减少,减免 |
D.卒祠部尚书卒:最终 |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帝□敛容曰:“朕既无德,何以当此。”
②旧人多出为州,我欲□台阁中相付
③数日后,昂□入奏事
A.①则②于③因 | B.①为②以③乃 |
C.①则②于③乃 | D.①为②以③因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昂素勤/慎奉敕之/后弥自警勖/部分科条/校正今古/所增损十有七八 |
B.昂素勤/慎奉敕之/后弥自警勖/部分科条校正/今古所增损十有七八 |
C.昂素勤慎/奉敕之后/弥自警勖/部分科条/校正今古/所增损十有七八 |
D.昂素勤慎/奉敕之后/弥自警勖部分科条/校正今古/所增损十有七八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昂接受世宗密旨,整顿当时功臣亲族中放纵之为,使内外肃整敬慎。 |
B.甘露降在宫阙,魏帝认为是君王德达于天,才降甘露,与文武官员共同庆贺,崔昂也对魏帝表示祝贺。 |
C.崔昂兼任太府卿、大司农卿时,治理有方,大有作为,消除奸伪之事,揭发霸市浪费之事。 |
D.崔昂深得皇帝赏识,在金凤台宴饮上,帝历数众人都有罪名,但却赞誉崔昂为直臣,可减去罪过。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左丞之兼尚书,近代未有,唯昂独为冠首,朝野荣之。
②昂本性清严,凡见黩货辈,疾之若仇。
(2)文中说崔昂“本性清严”,请找出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文后各小题。
张汉卿,字元杰,仪封人。正德六年进士。授魏县知县,征拜刑科给事中。尝陈杜侥幸、广储积、慎刑狱三事,深切时弊。不报。武宗将南巡,偕同官伏阙谏。
世宗嗣位,从巡抚李铎言,发帑金①二十万优恤宣府军民。以汉卿言,并发十三万□大同。屡迁户科都给事中。嘉靖元年冬,与同官上言:“陛下轸念畿辅庄田之害,遣官会勘。敕自正德以后投献及额外侵占者,尽以给民。王言一布,天下孰不诵陛下之仁!近者给事中夏言、御史樊继祖、主事张希尹勘上涿州薰皮厂、安州鹰房草场,诏旨留用。所司执奏,迄不肯从,非所以全大信昭至公也。皮厂起于马永成,鹰房创于谷大用,皆夺民业为□。今马俊、赵霦恃籓邸旧恩,妄求免革,是复蹈永成、大用故辙也。乞尽还之民,而严罪俊、霦,为欺罔者戒。”后父陈万言请营新第,既又乞庄田,内官吴勋等请督苏州织造,汉卿皆极谏。不纳。
应天诸府大旱,帝将鬻淮、浙余盐及所没产,易银振之。汉卿言:“易银缓,非发帑金不可。”帝为发银十五万。未几,复偕同官言:“今天下一岁之供,不给一岁之用,加□水旱频仍,物力殚屈。陛下方躬行节俭,而中官梁栋等奏营造缺珠宝,是欲括户部之银也。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今东南洊②饥,民至骨肉相食,而搜括之令频行,臣等窃以为不可。”报闻。已,又劾席书振济乖方,乞遣官往勘,正其欺罔罪。帝方眷书甚,驿召为礼部尚书,不罪也。
初,兴献帝议加皇号,汉卿力争,至是,又倡众伏阙。两受杖,斥为民。二十年,言官邢如默、贾准等会荐天下遗贤,及汉卿,终不召。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
【注释】①帑金:指国库所藏 ②洊:屡次,接连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巡抚李铎言从:率领 |
B.非所以全大信昭至公也全:保全 |
C.又劾席书振济乖方乖:乖巧 |
D.驿召为礼部尚书,不罪也罪:罪行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并发十三万□大同
②皆夺民业为□
③加□水旱频仍,物力殚屈
A.①于②之③其 | B.①于②之③以 |
C.①之②乎③以 | D.①之②乎③其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
B.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
C.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
D.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年间,张汉卿与同僚一起上书,建议皇帝下令从正德以后接受进献和额外侵占的田地,全部要还给百姓。 |
B.张汉卿曾极力向皇帝进谏,反对为皇后的父亲陈万言修建新宅第,又反对太监吴勋等担任苏州织造,但皇帝并没有采纳。 |
C.应天等府发生旱灾,皇帝打算出售淮、浙两地剩余的盐以及所罚没的产业,换得银两赈灾。张汉卿却认为卖东西换得银两太慢了,要赶紧从国库中拨银赈济。 |
D.张汉卿曾因席书赈灾违规而上疏弹劾他,请求派遣官员前往调查,治他欺君罔上之罪。皇上却非常眷顾席书,不仅没有治罪,还让席书担任礼部尚书。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尝陈杜侥幸、广储积、慎刑狱三事,深切时弊。
②王言一布,天下孰不诵陛下之仁!
(2)张汉卿为官不畏权贵,心系百姓,请结合具体事例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怪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沉有远略。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出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并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十二年,除都督、西凉州刺史。羌胡之俗,轻贫弱,尚豪富。豪富之家,侵渔小民,同于仆隶。故贫者日削,豪者益富。褒乃悉募贫人,以充兵士,优复其家,蠲(注)免徭赋。又调富人财物以振给之。每西域商货至,又先尽贫者市之。于是贫富渐均,户口殷实。废帝元年,为会州刺史,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扞。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自此抄兵颇息。寻以年老请致事,诏许之。卒,赠泾、岐、燕三州刺史,谥曰贞。
(节选自《二十四史·北史》)
【注】蠲(juān):免除。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调富人财物以振给之振:通“赈”,赈济。 |
B.莫能防扞扞:抵御 |
C.分据险阻,邀其归路邀:邀请 |
D.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故事:旧事,先例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 |
B.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 |
C.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 |
D.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置为主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褒从小就有不俗的志向,喜欢读书而又不拒守章句,常常是为了从中得到教益,老师因此把他看做奇人。 |
B.韩褒在雍州缉拿盗贼的时候,采用以盗捕盗的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十天之内,就迫使那些逃命在外和隐藏起来的盗贼全部自杀了。 |
C.任西凉刺史的时候,韩褒采取让穷人当兵,优待其家人,免除他们的徭役等措施,渐渐缩小了贫富差距。 |
D.在汾州,韩褒采用欲擒故纵的策略麻痹齐人,使齐人懈怠,而他已事先集中了精锐部队,埋伏在山中,待齐兵路过时,突出伏兵攻击,大获全胜。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2)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