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父仲,哀帝时为谏大夫,娶光武祖姑,生歙。歙女弟为汉中王刘嘉妻,嘉遣人迎歙,因南之汉中。更始败,歙劝嘉归光武,遂与嘉俱东诣洛阳。
帝见歙,大欢,即解衣为衣之,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自请曰:“臣尝与隗嚣相遇长安。其人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公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帝然之。
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吉凶之决,在于今日。”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去。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八年春,歙与征虏将军祭遵袭略阳,遵道病还,分遣精兵随歙,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
明年,攻拔落门,隗嚣支党周宗、赵恢及天水属县皆降。初王莽世,羌虏多背叛,而隗嚣招怀其酋豪,遂得为用。及嚣亡后,五溪、先零诸种数为寇掠,皆营堑自守,州郡不能讨。歙乃大修攻具率盖延及太中大夫马援等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斩首虏数千人获牛羊万余头谷数十万斛,又击破襄武贼傅栗卿等。
十一年,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兵斩公耶!”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表,投笔抽刃而绝。赠歙中郎将、征羌侯印绶,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第五》)
【注】①更始:更始帝刘玄。 ②冘yòu豫:犹豫。③伯春,隗嚣长子恂之字。④巨卿:盖延之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以君知臧否臧否:善恶
B.及往来游说,皆可复案:考察、核对
C.使刺客刺歙,未殊:特殊情况
D.刃虽在身,不能兵斩公耶勒:率领、指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自请曰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歙徐杖节就车去涂有饿莩不知发
C.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其言会其怒,不敢献,公我献之
D.矢尽,发屋断木以为兵今君亡赵走燕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歙乃大修/攻具率盖延及太中大夫马援等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斩首虏数千人/获牛羊万余头/谷数十万斛
B.歙乃大修攻具/率盖延及太中大夫马援等/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斩首虏/数千人获牛羊万余头/谷数十万斛
C.歙乃大修攻具/率盖延及太中大夫马援等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斩首虏数千人/获牛羊万余头/谷数十万斛
D.歙乃大修/攻具率盖延及太中大夫/马援等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斩首虏数千人/获牛羊万余头/谷数十万斛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歙的妹妹嫁给汉中王刘嘉后,来歙便应邀来到汉中。刘玄失败后,来歙劝服刘嘉归顺光武帝,光武帝非常高兴。
B.来歙受皇帝之命出使隗嚣,希望劝降隗嚣,孤立公孙述。后来隗嚣把儿子隗恂派到汉朝作为人质。
C.来歙在与征虏将军祭遵袭击略阳途中,因与祭遵意见不合独自率领两千人马从番须、回中径直攻到略阳,杀死隗嚣部下金梁,占领了略阳城。
D.在来歙征讨隗嚣的过程中,隗嚣余党周宗、赵恢和天水县都投降了,来歙后来又打败了五溪、先零等地少数民族的势力。后来蜀地人害怕了便派人刺杀来歙。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
(2)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
(3)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谤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①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晏子春秋》
注释:①宰我,孔子的弟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维其行维:维护,保持
B、不自以为约约:穷困,困窘
C、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过:探望,拜访
D、吾罪几矣几:(到了)极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见行而从之者也
B、见君不见其从政者不维其行,不识其过
C、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始吾望儒而贵之
D、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非人不得其故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己的做人原则。
B、子贡当面对孔子“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予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
C、晏子用孔子周游列国时“拔树削迹”“身穷陈蔡”的窘况回击孔子的讥讽,并因此非难儒生,显出晏子心胸不够宽广。
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出他勇于责己、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2)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杨爵,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辄挟册以诵。兄为吏,忤知县系狱。爵投牒直之,并系。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帝方崇饰礼文,爵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赢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母丧,庐墓,冬月笋生。推车粪田,妻于旁,见者不知其御史也。服阕,起故官
帝经年不视朝。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方士陶仲文加宫保,而太仆卿杨最谏死,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二十年元日,微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作颂称贺。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今天下大势,如人衰病已极。腹心百骸,莫不受患。即欲拯之,无措手地。方且奔竞成俗,赇赂公行,遇灾变而不忧,非祥瑞而称贺,谗谄面谀,流为欺罔,士风人心,颓壤极矣。诤臣拂士日益远,而快情恣意之事无敢龃龉于其间,此天下大忧也。去年自夏入秋,恒旸不雨,元日微雪即止,民失所望。此正撤乐减膳,忧惧不宁之时,而辅臣言等方以为符瑞,而称颂之。欺天欺人,不已甚乎!
先是,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大学士杨一清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帝大怒,下相诏狱拷掠之。
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帝震怒,立下诏狱搒掠,血肉狼籍,关以五木,死一夕复甦。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不许纳饮食。屡滨于死,处之泰然。既而主事周天佑、御史浦鋐以救爵,先后箠死狱中,自是无敢救者。
工部员外郎刘魁,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历五年不释。至二十四年八月,有神降于乩,帝感其言,立出三人狱。未逾月,尚书熊浃疏言乩仙之妄。帝怒曰:“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纷至矣。”复令东厂追执之。爵抵家甫十日,校尉至。与共麦饭毕,即就道。尉曰:“盍处置家事?”爵立屏前呼妇曰:“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比三人至,复同系镇抚狱,桎梏加严,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二十六年十一月,大高玄殿灾,帝祷于露台,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传诏急释之。
爵之初入狱也,帝令东厂伺爵言动,五日一奏。校尉周宣稍左右之,受谴。先后系七年,日与怡、魁切劘讲论,忘其困。所著《周易辨说》《中庸解》,则狱中作也。
(选自《明史》)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崇饰:粉饰
B.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工作:土木工程
C.帝震怒,立下诏狱搒掠搒掠:拷打
D.校尉周宣稍左右之左右:侍从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爵“奇节”的一项是()
①耕陇上,辄挟册以诵②兄为吏,忤知县系狱。爵投牒直之
③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④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
⑤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⑥日与怡、魁切劘讲论,忘其困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杨爵正道直行,即使当初任职低微,也敢于言所见不平之事,慷慨陈词,以古道衬今政废弛,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B.针对朝纲废弛,奸佞当道,献谀之事盛行,杨爵上书极谏,既指责夏言、严嵩等人,又明言皇帝不理朝政,姑息养奸。
C.文中写周相、刘魁、周怡等人因直言而系狱,又写了周天佑、浦鋐等人的正义之举,正面衬托了杨爵的凛然无畏,正义之行可敬。
D.文章对杨爵的记载详细全面,既写了他读书时的刻苦,也写了其孝可嘉,再写其治学之苦。“冬日笋生”更为奇妙,作者褒扬之意顿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推车粪田,妻馌于旁,见者不知其御史也。服阕,起故官。
译文:
(2)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不许纳饮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营犯法,率多相容率:大多
B.恂遣谷崇以状闻状:罪状
C.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相:代指贾复
D.恂奉玺书至第一奉:通“捧”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寇恂“威望素著”的一组是()
①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②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
③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④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
⑤诸将皆曰:“非所及也⑥时人归其长者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攻打高峻时,寇恂违背光武帝旨意,擅自斩杀了高峻的使者皇甫文,但事如光武所愿,光武帝没有责罚寇恂。
B.寇恂明习经术,德行高尚。朝廷倚重,遐迩闻名;一生戎马,奋其智勇。可谓忠心耿耿。
C.他所得俸禄,往往厚施亲友、故旧和从征将士。他常说:“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
D.他屈己为国,顾全大局,人们无不景仰他的长者之风,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徘徊。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注:①台劾:受有关部门揭发、举报。②耄:指年老。③圹:墓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坐:因犯……罪
B.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图:画
C.客或难之,图曰:……难:反驳
D.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属:通“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卢携以故宰相居洛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寻迁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C.客或难之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D.图与闾里耆老相乐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天下大乱,自己生命面临威胁的重要关头,司空图坚持气节,决不向反叛者屈膝,历尽艰险,突破了重围。
B.在战乱的岁月里,司空图选择了隐居的道路,并有自己的一套隐居理论,说话做事在常人看来往往比较怪异,避免了灾祸临头。
C.由于司空图品节高尚,忠于朝廷,因而受到众多官员的器重和称赞,受到多方提携,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的高职。
D.司空图对财物看得很轻,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他也愿意和父老乡亲共同享受,在乱世中营造了一方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题
一壶先生传
戴名世
一壶先生者,不知其姓名,亦不知何许人。衣破衣,戴角巾,佯狂自放。尝往来登、莱之间,爱劳山山水,辄居数载,去,久之复来,其踪迹皆不可得而知也。好饮酒,每行,以酒一壶自随,故人称之曰“一壶先生”。
知之者饮以酒,即留宿其家。间一读书,嘘欷流涕而罢,往往不能竟读也。与即墨黄生,莱阳李生者善,两生知其非常人,皆敬事之。或就先生宿,或延先生至其家,然先生对此两生每瞠目无语,辄曰:“行酒来!余为生痛饮。”两生度其胸中有不平之思,而自放于酒,尝从容叩之,不答。一日,李生乘马山行,望见桃华数十株盛开,临深溪,一人独坐树下。心度之,曰:其一壶先生乎!比至,果先生也,方提壶饮酒。下马与先生同饮,醉而别去。
先生踪迹既无定,或留久之乃去,去不知所之;已而又来。康熙二十一年,去即墨久矣,忽又来,居一僧舍。其素所与往来者视之,见其容貌憔悴,神气惝怳,问其所自来,不答。每夜,即放声哭,哭竟夜。阅数日,竟自缢也。
赞曰:一壶先生其补锅匠、云庵和尚之流亚欤?吾闻其虽行遁,而酒酣大呼,俯仰天地,其气犹壮也。久之,忽悲愤死,其故何哉?李生曰:“先生卒时,年已垂七十。”
注①惝怳:消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延先生至其家延:请。
B.间一读书,嘘欷流涕而罢间:有时。
C.吾闻其虽行遁遁:隐遁。
D.年已垂七十垂:超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比至,果先生也。②周而不比。
B.①往往不能竟读也。②阅数日,竟自缢也。
C.①或就先生宿②或师焉,或不焉
D.①去不知所之②佯狂不知所之者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一壶先生“佯狂自放”一组是()
①爱劳山山水,辄居数载,去,久之复来。
②嘘欷流涕而罢,往往不能竟读也。
③比至,果先生也,方提壶饮酒。
④其容貌憔悴,神气惝怳。
⑤下马与先生同饮,醉而别去
⑥酒酣大呼,俯仰天地。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素所与往来者视之,见其容貌憔悴,神气惝怳,问其所自来,不答。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