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①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②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②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2)试评述上段孟子选拔贤才的启示。
请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并写一句评点。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加标点: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评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庄子》选段,回答问题。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1)者承蜩(2),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3)而不坠,则失者锱铢(4);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5)株拘(6);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1)痀偻:驼背。
(2)蜩:蝉。承蜩:用竿子粘蝉。
(3) 累丸二: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为捕蝉做准备)。
(4)则失者锱铢: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
(5)厥:竖。(6)株拘:树根盘错处,此句的意思是:我立定身子,犹如竖立在地面的断木。写出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含义
(1)犹掇之()()(2)孔子顾谓弟子()翻译句子。
(1)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2)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拓展
(1)下列哪一句名言最符合文中孔子的说法,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③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2)请结合本文所阐发的道理,谈谈你的体会。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相应的题目。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全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孟子①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②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两段文字分别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轲,驺(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注] ①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②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③耨:nòu,锄草。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夺不餍餍:满足。 |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悌:孝敬父母。 |
C.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务:努力从事。 |
D.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序:依次序整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
B.①夫谁与王敌 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C.①南辱于楚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
D.①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孟子的仁政主张的一项是()
①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②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③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④故曰:“仁者无敌。”
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⑥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杀君王,正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义”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 |
B.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
C.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和这些统治阶级是合不来的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
D.孟子对孔子的学说不但有所继承,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选文第一、二段所体现的即是这种思想主张。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翻字长翔,武昌人也。翻少有志操,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居贫无业,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稻将熟,有认之者,悉推与之。县令闻而诘之,以稻还翻,翻遂不受。尝以车猎去家百余里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徒步而归而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由是士庶咸敬贵焉。
尝坠刀于水,路人有为取者,因与之。路人不取,固辞,翻曰:“尔向①不取,我岂能得!”路人曰:“我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翻知其终不受,复沉刀于水。路人怅焉,乃复沉没取之。翻于是不逆其意,乃以十倍刀价与之,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 ——《晋书·隐逸》
①注:向:如果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辟:征召 |
B.经年无主,然后乃作经年:一年 |
C.路人不取,固辞固:坚决 |
D.翻于是不逆其意逆:接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州郡辟及贤良之举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B.徒步而归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
C.乃复沉没取之屠乃奔倚其下 |
D.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其皆出于此乎 |
上文中反映郭翻自甘淡泊的一组句子是
①辞州郡辟
②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
③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
④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
⑤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
⑥复沉刀于水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⑤ | D.③④⑥ |
把下面的两句话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1)稻将熟,有认之者,悉推与之。2分
(2)尔向不取,我岂能得!2分用“/”给下面的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
尝 以 车 猎 去 家 百 余 里 道 中 逢 病 人 以 车 送 之 徒 步 而 归 而 渔 猎 所 得 或从 买 者 便 与 之 而 不 取 直 亦 不 告 姓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