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中国《马关条约》签订前,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本格局是以商品输出为主,以资本输出为辅 |
| B.在西方列强经济侵略下,中国于1865年出现了第一次贸易逆差 |
| C.随着西方经济侵略加剧,中国沿海自然经济不断解体 |
| D.随着中国开放通商口岸,19世纪40年代起,中国内河航运权开始丧失 |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言论旨在()
| A.维护儒学独尊地位 | B.反对文人参加科举 |
| C.大力提倡求实学风 | D.强调加强自身修养 |
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为此,他主张()
| A.“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
| B.“天下为主,君为客” |
| C.“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
| 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
李贽在谈及《藏书》时说:(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该书()
| 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
|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
| 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 |
| 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 A.格物致知 | B.心即理也 |
| C.发明本心 | D.致良知 |
在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 A.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 |
|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
|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
|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