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的核心是“和为贵”。与传统社会相比,当下社会的“不同”多起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利益诉求等等。然而,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正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材料二 利益分配不公是危害社会和谐的最突出问题。在国际上,拉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之所以受到质疑,就是因为GDP增长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贫富落差,由此导致人际对立对抗、社会动荡动乱。“拉美陷阱”是一面镜子,我们应以此为鉴。
材料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在谈到“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时,明确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十一五”期间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放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
(2)选用问题(1)中的某两种方法,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索取什么。”
材料二:毛泽东高度评价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时说:“……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材料三:莎士比亚剧本中泰门有一段独白:“金子!……宝贵的金子……只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
(1)以上三则材料对衡量人生价值各坚持或突出了什么标准?
(2)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知识,对以上材料的观点进行评析。

辽宁省的锦州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的某年旅客吞吐量为211万人次,实际只有1.7万人次,不到设计能力的1%。审计调查认为,造成机场亏损的原因主要是机场建设规划和布局不合理,盲目扩大建设规模,客运量严重不足。
辨题:目标切近者成,目标虚幻者败。

材料一: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就不可能领导好改造客观世界的工作。”
材料二:《工人日报》载文指出: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根据材料回答: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为什么要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人类从事着各行各业的社会活动,任何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请回答:
(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怎样的?
(2)社会发展对个人活动具有什么影响?

有人说:“人生何必一定要有理想?我没有理想,不是一样生活得很好吗?”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