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赵贺字余庆,开封封丘人。少时,尝丧明,久之,遏异医辄愈。事继母至孝。举毛诗及第,补临胸县主簿。贺有干力,知州寇准且知贺。淳化中,调丁壮塞澶州决河,众多逸去,独贺全所部而归。临朐父老张乐迎贺,准使由谯门①过,日:“旌贺之能也。”盐池②吏欺缗③钱,选贺往解州钩校出入,贺悉得其奸。
契丹入寇,真宗决策澶渊④,遣使八人省州县,贺以太子中舍安抚京东。徙知汉州,蜀吏喜弄法,而贺精明,吏不敢欺,事更贺所,多被究诘,人目为“赵家关”,谓如关梁不可越也。
累迁为江、淮制置发运使。发运司⑤占隶三司⑥军将⑦,分部漕船,旧皆由主吏自遣,受赇不平,或数得诣富饶郡,因以商贩,贫者至不能堪其役。贺乃籍诸州物产厚薄,分剧易为三等,视其功过自裁定,由是吏巧不得施,岁漕米溢常数一百七十万。
苏州太湖塘岸坏,及并海支渠多湮废,水侵民田。诏贺与两浙转运使徐爽兼领其事,伐石筑堤,浚积潦,自吴江东赴海。流民归占者二万六千户,岁出苗租三十万。
在临朐时,用转运使李中庸荐改官。中庸没,无子,贺为主葬,图其象,岁时祠于家。论曰:其为政爱民,谦己利物,有古道焉。
(取材于《宋史·列传第六十》)
【注解】①谯门:建有望楼的域门。
②盐池:地名。
③缗:穿铜钱的绳子,引申为成串的铜钱。
④澶渊:地名。
⑤发运司,宋代管理漕运业务的机构。
⑥三司,宋代主管财政赋税的机构。
⑦军将:宋代漕运中负责押送的武职人员。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贺往解州钩校出入校:查对。 |
B.事更贺所,多被究诘更:改换。 |
C.贺乃籍诸州物产厚薄籍:登记。 |
D.及并海支渠多湮废湮:填塞。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旌贺之能也//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B.贺悉得其奸//其孰能讥之乎 |
C.贺以太子中舍安抚京东//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
D.蜀吏喜弄法,而贺精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众多逸去,独贺全所部而归很多人逃离了,只有赵贺全数带回了自己统率的人 |
B.受赇不平,或数得诣富饶郡接受贿赂有高低,或许因为贿赂得多就会多次被派到富饶的地方 |
C.分剧易为三等,视其功过自裁定依繁难容易程度将漕运分三等,对照官员的功绩和过失来决定去向 |
D.伐石筑堤,浚积潦,自吴江东赴海采伐石头修筑堤坝,疏通积存的水流,让它们在吴江境内向东流入大海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赵贺年少时曾经失明,生活中对继母非常孝顺,后来在临朐任职,又以才干深得知州寇准的欣赏。 |
B.在汉州任职期间,赵贺整治了当地官吏,虽多次被朝廷追究问责,但却被老百姓看作是“赵家关”。 |
C.在江、淮制置笈运使任上,赵贺改变过去用人的方法,制止官吏中饱私囊,为朝廷贡献了更多漕米。 |
D.赵贺为政爱民且屡有建树,对曾经帮助自己的李中庸也一直铭记在心,因此而为传记作者所赞叹。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相似的一组是()
A.杳不积压其所之也 | B.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C.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D.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加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
B.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
C.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
D.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
下面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 B.从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D.若非吾故人乎 |
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其中“地方”是古今异义词,为“土地方圆”之意。 |
B.“项王笑曰”之中的“笑”,是对项王神态的一处细节描写,展示出他淳朴、真挚、重义的形象特点。 |
C.这段文字写项羽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 |
D.辛弃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对项羽拒渡的英雄壮举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C.侣鱼虾而友麋鹿 | D.哀吾生之须臾 |
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
C.慨叹人生无常。 |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
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
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水势很大 |
B.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渺渺:悠远的样子 |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
D.山川相繆,郁乎苍苍苍苍:(草木等)深绿色 |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歌窈窕之章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吟。 |
B.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
C.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伴侣。 |
D.寄蜉蝣于天地蜉蝣:名词作状语,像蜉蝣那样。 |
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
C.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D.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是 ( )
例句:何为其然也?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
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
D.而今安在哉? |
《赤壁赋》中对于水和月作了反复的描写,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因为文章写的是一次夜游赤壁的经历,作为记游写景的文章,必须要写当时当地之景,水和月就是赤壁这个地方的特有景物,所以反复描写。 |
B.以景抒情,融情入景。开篇写水的澄澈和月的皎洁与多情,以及全景的迷离浩瀚,是为了表现作者此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游江之乐。 |
C.第二段“击空明兮溯流光”的诗句,是就《月出》之诗生发而来的,由月而美人,由美人而政治理想。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 |
D.第三段“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长江、明月的无穷,与英雄人物与英雄业绩的易逝,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译文: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饥民赖以全活以吾一日长乎尔 |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他植者则不然 |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恍惊起而长嗟 |
D.决狱之术多如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少而所与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