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明察
[明]冯梦龙
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是以知察之为用,神矣广矣。善于相人者,犹能以鉴貌辨色,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况乎因其事而察其心?则人之忠倭贤奸,有不灼然乎? 盖非明不能察,非察不显明。察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明察。
单县有田作者,其妇饷之。食毕,死。翁姑曰:“妇意也。”陈于官。不胜箠楚,遂诬服。自是天久不雨。许进时官山东,曰:“狱其有冤乎?”乃亲历其地,出狱囚遍审之。至饷妇,乃曰:“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杀人,计之至密者也。焉有自饷于田而鸩之者哉?”遂询其所馈饮食及所经道路,妇曰:“鱼汤米饭,度自荆林,无他异也。”公乃买鱼作饭,投荆花于中,试之狗彘,无不死者。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
苏人出商于外,其妻蓄鸡数只,以待其归。数年方返,杀鸡食之,夫即死。邻人疑有外奸,首之太守姚公。鞫之,无他故。意其鸡有毒,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果杀二人,狱遂白。盖鸡食蜈蚣百虫,久则蓄毒。
张昺以进士知铅山县。有卖薪者,性嗜鳝。一日自市归,饥甚,妻烹鳝以进,恣啖之,腹痛而死。邻保谓妻毒夫,执送官,拷讯无他据,狱不能具。械系逾年,公始至,阅其牍,疑中鳝毒。召渔者捕鳝得十斤,悉置水瓮中,有昂头出水二三寸者,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因出死囚与食,才下咽,便称腹痛,俄仆地死。妇冤遂白。
《神政记》载此事,谓公受神教而然,说颇诞。察狱者自宜留心,何待取决于冥冥哉! ——《智囊》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人之忠倭贤奸,有不灼然乎倭:奸诈、奸邪 | |
B.鱼汤米饭,度自荆林度:经过、路过 | |
C.鞫之,无他故鞫:审问、审讯 20080801 |
D.阅其牍,疑中鳝毒牍:医药书籍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狱其有冤乎? /意其鸡有毒,令人觅老鸡 |
B.况乎因其事而察其心 /因出死囚与食 |
C.单县有田作者,其妇饷之 /有卖薪者,性嗜鳝 |
D.焉有自饷于田而鸩之者哉? /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明察”之方法的一组是
①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 ②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
③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 ④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
⑤察狱者自宜留心 ⑥遂询其所馈饮食及所经道路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善于看相的人,能从一个人的长相神色,看出一个人的富贵或贫贱,长寿或夭折来。同样的,从一个人的行为处事之中,当然也能清楚判断出他是忠直或奸邪,是贤能或愚昧。 |
B.明朝时单县有农夫在田里耕作,他的妻子送食物给他吃,吃完后农夫就死了。于是妇人的公婆于是告到官府。妇人屈打成招,被处决后,上天很久没有下雨。 |
C.有个苏州人出外经商,数年后才回家,妻子杀了老母鸡煮给他吃,这苏州人竟立即死亡。于是公婆向太守告发儿媳妇。姚公审查之后,才使冤狱昭雪。 |
D.张昺任职铅山县时,曾有个卖木柴的人,喜爱吃鳝鱼,吃了十斤鳝鱼后腹痛而死;保长说是卖柴人的妻子毒死丈夫。张昺受神仙指引很快破案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明察。
译文:
(2)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杀人,计之至密者也。
译文:
(3)邻保谓妻毒夫,执送官,拷讯无他据,狱不能具。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祸在一时之天下,则一时之罪人,卢杞是也;祸及一代,则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祸及万世,则万世之罪人,自生民以来,惟桑维翰当之。
刘知远决策以劝石敬塘之反,倚河山之险,恃士马之强,而知李从珂浅软,无难摧拉,其计定矣。而维翰急请屈节以事契丹。敬塘智劣胆虚,遂从其策,称臣割地,授予夺之权于夷狄,知远争之而不胜。于是以生民之肝脑,五帝三王之名教礼乐,驱以入于狂流。契丹弱,而女真乘之;女真弱,而蒙古乘之,贻祸无穷,人胥为夷。非敬塘之始念也,维翰尸①之也。
夫维翰起家文墨,为敬塘书记,固唐教养之士人也,何仇于李氏,而必欲灭之?何德于敬塘,而必欲戴之为天子?敬塘而死于从珂之手,维翰自有余地以居。敬塘之篡已成,已抑不能为知远而相因而起。其为喜祸之奸人,固不足责;即使必欲石氏之成,抑可委之刘知远辈,而徐收必得之功。乃力拒群言,决意以戴异族为君父也,吾不知其何心!始终重贵②之廷,唯以曲媚契丹为一定不迁之策,使重贵糜天下以奉契丹。民财竭,民心解,帝昺③山之祸,势所固然。毁夷夏之大防,为万世患;不仅重贵缧系,客死穹庐而已也。论者乃以亡国之罪归景延广,不亦诬乎?延广之不胜,特不幸耳,即其智小谋强,可用为咎,亦仅倾臬捩鸡④侥幸之宗社,非有损于尧封禹甸之中原也。义问已昭,虽败犹荣。石氏之存亡,恶足论哉!
正名义于中夏者,延广也;事虽逆而名正者,安重荣也;存中国以授予宋者,刘知远也。于当日之俦辈而有取焉,则此三人可录也。自有生民以来,覆载不容之罪,维翰当之。胡文定传《春秋》而亟称其功,殆为秦桧之嚆矢5与?(王夫之《桑维翰论》)
注:①尸:主其事。②重贵:石敬塘的侄儿,塘死,其为帝,是为出帝。③帝昺: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元兵攻陷城池,昺投海。④臬捩鸡:石敬塘的父亲。⑤嚆矢:开始。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以生民之肝脑肝脑:器官。 |
B.唯以曲媚契丹为一定不迁之策媚:逢迎。 |
C.不仅重贵缧系缧系:俘虏。 |
D.于当日之俦辈而有取焉取:选取。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刘知远决策以劝石敬塘之反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B.非有损于尧封禹甸之中原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而有差等焉抱明月而长终 |
D.吾不知其何心其信然邪?其梦邪?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夫之认为卢杞、李林甫这样的奸臣,或祸在一时,或祸及一代,危害都不大,而桑维翰则是“祸及万世”的罪人。 |
B.石敬塘智劣胆虚,急忙采用了桑维翰的计谋,向契丹割地称臣,以致生灵涂炭,这与他当初的想法并不一致。 |
C.刘知远曾鼓励石敬塘谋反,但作者认为,石敬塘篡位不能说是因为刘知远的计谋而造成的。 |
D.桑维翰认贼作父,丧权辱国,作者痛斥了桑维翰的卖国行径,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契丹弱,而女真乘之;女真弱,而蒙古乘之,贻祸无穷,人胥为夷。
(2)何德于敬塘,而必欲戴之为天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服阕,署威宁府。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守。城陴①颓圮,仓猝聚米桶,实土石,比次甃②筑,墉堞③屹然。贼焚牛卫镇,去城三十里,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总兵哈元生援至,贼败走。寻以母忧去官。服阕,授江西广饶九南道。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时群苗交煽,军事方殷,古州姑卢硃洪文诸叛案,德荣治鞫④,详慎重轻,咸称其情,众心始安。及苗疆渐定,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二年,贵阳大火,德荣谒经略曰:“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广泗感动,戒将吏如德荣言。
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小民难於工本,不能变瘠为腴。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自非牧民者经营而劝率之,利不可得而兴也。今就邻省雇募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择地试种,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一年必有规模,三年渐期成效。”诏允行。乃给工本,筑坝堰,引山泉,治水田,导以蓄泄之法。官署自育蚕,於省城大兴寺缫丝织作,使民知其利。六年,疏陈课民树杉,得六万株。七年,贵筑、贵阳、开州、威宁诸州、县报垦田至三万六千亩。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又大修城郭、坛庙、学舍。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益囚粮。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设义学二十四于苗疆,风气丕变。十一年,迁安徽布政使,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十二年,卒于官。 (选自《清史稿·循吏列传》,略有改动)
注:①陴,音pí,附属的土墙②甃,音zhòu,修砌
③堞,音dié,城上如齿状的矮墙④鞫,音jū,审问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疏:上奏 |
B.六年,疏陈课民树杉课:督促 |
C.开野蚕山场百馀所,比户机杼相闻比:近来 |
D.亲课诸生,勖以为己之学勖:勉励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寻以母忧去官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B.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C.乃给工本,筑坝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D.十二年,卒于官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陈德荣“宽厚仁慈”品格的一组是()
①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
②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
③苗亦人类,曷可尽杀
④赈凤、颍水灾,流移获安
⑤广置栖流所,收行旅之病者
⑥设局教习,转相仿效,可以有成
A.②⑤⑥ | B.①②④ | C.①③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德荣防守威宁时,他设法加固城墙,与叛军相持,令叛军不敢攻城,直至援军到来,打败敌人,表现出他的勇敢与谋略。 |
B.陈德荣担任贵州按察使,对苗族叛乱,处置谨慎公平,大得民心。他告诫属下将领,对苗裔不能一味镇压。 |
C.陈德荣任贵州布政使期间,采取雇募临省种棉、织布、饲蚕、纺绩之人,设立机构进行集体培训等措施,推广先进技术,发展生产。 |
D.陈德荣不仅重视农业,而且在兴礼宣教方面也不遗余力,他大修坛庙、学舍,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
(2)德荣据以入告,数被温旨嘉奖。
(3)冬寒,恤老疾嫠孤之无衣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每题3分,共4小题)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遡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对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因:就、随之。 |
B.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侈:奢侈。 |
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制:规定。 |
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赡:足。 |
通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已:通“矣”,语气助词。 |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罔:通“网”,张网以伺,犹言陷害。 |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黑白相间。 |
D.则盍反其本矣! |
盍:通“盖”,“何不”的合音字。划线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
C.盖亦反其本矣!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
D.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 |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对本段内容层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三段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为第一层,论无恒产导致民乱政暴,正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为第二层,古今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
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第三层,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并教育百姓。 |
D.选文第三段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因此,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述的一幅王道乐土图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 |
翻译下列句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不一,示其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雨麦于岐山之阳阳:南边 |
B.以属客而告之属:劝酒 |
C.今天不遗斯民遗:赠送 |
D.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名:命名 |
以下各组句子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周公得禾,以名其书②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B.①吾以名吾亭②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
C.①予至扶风之明年②唯夫党人之偷乐兮 |
D.①官吏相与庆于庭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为仲卿母所遣 | B.为亭于堂之北 |
C.赐之以雨 | D.自缢于庭树 |
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叙写详略疏密有致。写修亭,笔墨极为简省,盼雨心情的描绘也仅寥寥数语。但对下雨经过则层层铺垫,不厌其详。 |
B.第3自然段作者运用主客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雨的重要性。 |
C.本文以“忘”字为经,以“民”为纬,“民”贯穿期间,忧乐同民之意隐然言外,颇见匠心。 |
D.一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这“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段文字断句。(4分)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②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