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下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 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
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 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
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指
A.分封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某中学开展“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B.《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 |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1938年3月,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毛主席亲自撰写一副挽联:“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下列关于三民主义能和共产主义结成好朋友的主要原因表述是准确的是
A.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当时的中国都是革命的、进步的 |
B.孙中山先生吸取了革命屡屡遭受挫折的教训,接受中共的正确主张 |
C.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 |
D.国共两党面临的斗争对象、革命目标上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