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个年轻人执著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但许多人都不理解他,因为他一直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可是他却不以为然。人们谅诧于他那天真般的决定,他却说:“黎明前的黑暗,在充满信念的人眼中,与白昼何异!”没有人知道他眼前的黑暗是否真的会变为白昼,但是,有一点却是人们无法否认的——他的眼中其实早已没有了黑暗。一个人,已经看到了“光明”,此时,再来讨论他眼前的黑暗,反而成为某种“无稽之谈”。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主要体现了该年轻人怎样的思维方式,并加以说明。
(2)  联系材料,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运用所学的哲学道理谈谈如何对待挫折与失败。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
材料二:福建省重要考古发现和丰厚的文化遗产,使福建享有“文化大省”的美誉。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我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如今,多角度开发资源,变资源优势为品牌优势,带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成功实例,在我省层出不穷。
(1)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2)国务院支持福建省意见,表明海西战略从2004年的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再次凸显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地位。这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观点?
(3)就“建设和谐海西”这一主题,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研究性课题,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别写出三个方面的选题依据。
(4)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为福建建设文化强省提出合理化化建议。

材料一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实现,闽台区域合作正向纵深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了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对“海西”发展的关注和讨论,远远超出闽台范围,事关海西建设的提案有100多项。九三学社中央提交提案,建议推进海西建设,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农工党中央建议在福建开展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试点。民革中央建议构建“海峡经济区”促两岸共同繁荣。
材料二温家宝在福建考察中指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经过长期准备出台的一项重大决策,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抓住当前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这从根本上有利于两岸人民的利益。二是进一步完善全国经济战略布局。从珠三角、长三角到环渤海,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都做了部署。福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背靠中西部地区,和港澳以及海外也有着密切联系。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比较优势,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地带。三是有利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和国家长远发展。
(1)两岸三通有什么经济意义?(或发展两岸旅游业、农产品贸易、文化产业合作等的意义)
(2)“两会”期间,民主党派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海西”发展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什么道理?
(3)党中央、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体现了什么政治生活道理?
(4)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有关知识说明福建省应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YU谋发展。

当前,《海西论坛》和《海峡论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请你为今后论坛内容提出一个建议,并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两岸新闻媒体应如何做好正面宣传?

2009年5月16日,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的首届“海峡论坛”开幕式在厦门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台湾的8000多名代表出席“海峡论坛”开幕式。〈海峡论坛〉于5月15日至22日在厦门、福州、泉州、莆田等地举行,未来一周十八场活动陆续登场。
结合首届“海峡论坛”的主题说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作用。并另举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一例。

材料一 福建省是在2004年初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海西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了浙江温州、广东潮汕、江西赣州等相邻地区。这一东接台湾,南北承接珠三角、长三角,辐射周边地区的发展规划引起海内外瞩目。
材料二 2009年5月国务院通过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使“海西经济区”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北部湾地区之后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共同构建起市场高度开放、制度建设完善、产业结构互补、信息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完备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材料三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实现,闽台区域合作正向纵深发展。2008年,福建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台资22.7亿美元,增长25.1%;对台贸易额75亿美元,增长8.7%。闽台农业合作继续走在前列;闽台金融合作取得重大进展;“海峡旅游”势头良好;《海西论坛》和《海峡论坛》不断深入,教育、科技、文化及城际合作不断拓展。





(1)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什么重大经济意义?
(2)请为福建省委、省政府如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出若干建议,并说明政治生活理由。
(3)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然带来“海峡旅游”热,请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说明发展两岸“海峡旅游”的文化作用。
(4)福建发展的比较优势是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应发挥这一优势求发展。请运用联系观点加以评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