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末,有人题楹联于京师(北京):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请回答:
(1)楹联中所讲的“三军败绩”是指哪场战争中中国战败?
(2)“割地求和”割了哪些领土?
(3)从楹联内容判断,这场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材料三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划线部分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同意其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就可达百分之三百。……
——《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材料四 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降为二流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分)导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其兴起的主要动力。(6分)
(3)材料四中隐含的“一流国家”是哪个国家? (2分)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其成为“一流国家”的原因。(8分)
(4)依据上述材料,探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活动的关系。(2分)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按照下列提示,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步骤一: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
(1) 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生产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
步骤二:回归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工业文明”
(3)科技改善生活。我们今天还有哪些生活用品仍然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至少写出2个。)
步骤三:学会反思,感悟社会生活的真谛
(4)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