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有何意义?在此之前,中国历代政府设置了哪些机构管辖新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博物馆的文物和资料记录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
主题1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1)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主题2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
《拿破仑法典》现藏于某博物馆。以下为《拿破仑法典》的摘录:

(2)结合所学,指出上述条款所体现的原则,并说明其思想和法律上的来源。
主题3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
某同学成立个人历史博物馆,收集有如下两张图片

(3)结合所学,比较苏、美修建上述公共工程的背景、目的和手段上的异同点。
主题4中国现代的政治文明
某博物馆陈列有新中国国徽设计的两种方案。方案①以玉璧为主体,图案中有国家名称、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方案②是改进后的方案,保留了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天安门图案。

(4)天安门在中国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结合20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方案②加入天安门图案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急。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材料二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1985年1月31日)
⑴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各自出于何种考虑?
⑵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各是为了发展什么?
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的哪次会议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1-1919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1919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走向萧条。
材料二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历,行之愈远,则商品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的制造,运费即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况彼来者皆是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1-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出该时期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这时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今若干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个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扶持小农经济的政策?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是什么?对社会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雍正帝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根据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两图之间的关系,并举一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2)材料二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