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法国1794年热月政变、1799年雾月政变、1830年七月革命和1848年二月革命的相同结果是 

A.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实现妥协
C.削弱了资产阶级统治基础 D.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

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
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

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对这句话判断正确的是()

A.事实正确,观点错误
B.事实正确,观点正确
C.事实错误,观点错误
D.事实错误,观点正确

范蠡提出:广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治国之道也。”这里所说的“治国之道”是指( )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政府调控物价 D.自由放任

某同学以明朝中叶以后的民营手工业为研究对象,以下哪一内容可以为其研究提供素材()

《吕氏春秋》中写道:“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这表明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主要是为了()

A.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B.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C.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 D.保证人民的安居乐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