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
《朱子语类》道:“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封建道德 | B.阐述自然本心 |
C.主张君权神授 | D.规范人际关系 |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在春秋战国时形成,宋明时期这一思想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
C.朱熹倡导:“忠、孝、廉、节” | 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
唐太宗晚年在回顾自己治国经验时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请你判断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体现了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 | B.法家、道家 |
C.墨家、儒家 | D.儒家、道家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C.圣人之要,四方来效 |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一个时代的服饰演变可以看出政治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嬗变:西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变革”,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之美”。能够反映出以上文化审美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 “百家争鸣”、民主政治、理学盛行 |
B.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 |
C.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